损伤控制性外科在合并腹部创伤的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一、前言 | 第14-21页 |
| 二、临床资料 | 第21-25页 |
| 1、病例调查与收集 | 第21-22页 |
| 2、治疗方法 | 第22-24页 |
| 3、观察指标 | 第24页 |
| 4、分组方法 | 第24-25页 |
| 三、统计学处理 | 第25-26页 |
| 四、结果 | 第26-33页 |
| 1、一般资料 | 第26-27页 |
| 2、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见表4-1) | 第27-28页 |
| 3、三组患者年龄对比(见表4-2) | 第28-29页 |
| 4、三组患者ISS评分对比(见表4-3) | 第29页 |
| 5、三组患者损伤部位(见表4-4) | 第29-30页 |
| 6、三组手术部位数对比(表4-5) | 第30页 |
| 7、三组患者确定性手术时间对比(见表4-6) | 第30-31页 |
| 8、三组患者输血量对比(见表4-7) | 第31页 |
| 9、三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见表4-8) | 第31-32页 |
| 10、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见表4-9) | 第32页 |
| 11、三组患者死亡率对比(见表4-10) | 第32-33页 |
| 五、讨论 | 第33-39页 |
| 1、合并腹部创伤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 | 第33页 |
| 2、致伤原因 | 第33-34页 |
| 3、创伤严重度评分在合并腹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 第34-35页 |
| 4、损伤控制性外科在合并腹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 第35-36页 |
| 5、损伤控制性外科在重要腹部脏器创伤中的应用 | 第36-39页 |
| 六、结论与展望 | 第39-41页 |
| 1、本研究的结论 | 第39页 |
| 2、展望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 | 第45-46页 |
|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成果 | 第46-49页 |
| 附录:文献综述 | 第49-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1页 |
| 统计学证明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