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2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动态 | 第12-17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四、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19页 |
(一)难点 | 第19页 |
(二)创新 | 第19页 |
五、研究个案基本情况与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一)白坪飞龙农村连片社区基本情况介绍 | 第19-20页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白坪飞龙农村连片社区建设的兴起与成效 | 第22-39页 |
一、白坪飞龙农村连片社区实施连片社区建设的缘由 | 第22-24页 |
(一)国家政策导向:顺应农村综合化改革的需要 | 第22页 |
(二)突破农村“空心化”危机:政府实现对农村有效治理的需要 | 第22-23页 |
(三)因地制宜:三镇地域相邻,便于整合资源、集中治理 | 第23-24页 |
二、白坪飞龙农村连片社区建设的实践做法 | 第24-32页 |
(一)白坪飞龙农村社区的管理运作 | 第24-25页 |
(二)白坪飞龙农村连片社区建设资金来源 | 第25-26页 |
(三)白坪飞龙农村连片社区乡村治理实践 | 第26-32页 |
三、白坪飞龙农村连片社区在乡村社区治理上的主要成效 | 第32-39页 |
(一)经济层面:政府市场两结合,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 第32-34页 |
(二)政治层面:基层管理日益加强,村民自治水平逐步提高 | 第34-36页 |
(三)文化层面:文化投入加大,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 第36-37页 |
(四)公共服务方面:因地制宜集中规划,社区服务改善明显 | 第37-39页 |
第三章 白坪飞龙农村连片社区治理中的不足与成因 | 第39-47页 |
一、白坪飞龙农村连片社区治理中的现实问题 | 第39-43页 |
(一)政治层面:体制限制,政府主导性强,农村自治意识薄弱 | 第39-40页 |
(二)经济层面:单一依靠政府投入和招商引资 | 第40-41页 |
(三)文化层面:农村社区文化发展缓慢,影响社区全面建设 | 第41-42页 |
(四)人才层面:缺乏农村社区建设能人 | 第42-43页 |
二、白坪飞龙农村连片社区建设不足的成因分析 | 第43-47页 |
(一)政治层面:体制限制,村民对社区治理冷漠 | 第43-44页 |
(二)经济层面:政府投入有限,农村自有经济发展缓慢 | 第44页 |
(三)文化层面:文化意识淡薄,城乡发展不平衡 | 第44-45页 |
(四)人才层面:村干部待遇较差,驱动力不足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白坪飞龙农村连片社区建设的优化与借鉴 | 第47-56页 |
一、白坪飞龙农村连片社区建设的优化策略 | 第47-54页 |
(一)政治层面:政府主导与村民自治相结合 | 第47-49页 |
(二)经济层面: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农民自主创业致富 | 第49-51页 |
(三)文化层面: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农民文化素质 | 第51-52页 |
(四)人才层面:培育农村社区自治能人 | 第52-54页 |
二、白坪飞龙农村连片社区建设的经验启示 | 第54-56页 |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符合村情 | 第54页 |
(二)新型农村社区要对接城市社区 | 第54页 |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着力培育居村市民,实现就地城镇化 | 第54-55页 |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贯穿于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