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认知无线电Ad Hoc网络的研究现状 | 第14-25页 |
1.2.1 物理层关键技术研究 | 第15-19页 |
1.2.2 MAC层关键技术研究 | 第19-23页 |
1.2.3 网络层关键技术研究 | 第23-25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25-27页 |
第2章 认知无线电Ad Hoc网络频谱管理关键技术 | 第27-49页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2.2 频谱资源跨层规划设计 | 第28-35页 |
2.3 动态公共控制信道分配 | 第35-41页 |
2.4 认知多跳路由协议 | 第41-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基于跨层规划设计的混合多媒体业务传输动态资源分配 | 第49-68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系统模型和问题描述 | 第50-53页 |
3.2.1 系统模型 | 第50-51页 |
3.2.2 问题描述 | 第51-53页 |
3.3 子载波选择策略 | 第53-54页 |
3.4 认知节点效用函数构造 | 第54-57页 |
3.4.1 联合效用函数 | 第55-56页 |
3.4.2 基于M/G/1 序列模型的传输时延分析 | 第56-57页 |
3.5 跨层规划设计 | 第57-60页 |
3.6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60-67页 |
3.6.1 仿真模型的构建 | 第60-62页 |
3.6.2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62-6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基于邻居节点分组的公共控制信道分配 | 第68-89页 |
4.1 引言 | 第68-69页 |
4.2 问题描述和系统模型 | 第69-71页 |
4.2.1 问题描述 | 第69-70页 |
4.2.2 系统模型 | 第70-71页 |
4.3 邻居节点发现 | 第71-73页 |
4.4 认知网络二分图构造 | 第73-75页 |
4.5 基于二分团的控制信道分配 | 第75-80页 |
4.5.1 最大边二分团 | 第75-76页 |
4.5.2 基于最大边二分团的节点集与公共控制信道集分配 | 第76-78页 |
4.5.3 优化公共控制信道选择 | 第78-80页 |
4.5.4 公共控制信道恢复 | 第80页 |
4.6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80-88页 |
4.6.1 仿真模型的构建 | 第80-81页 |
4.6.2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81-8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5章 基于分簇算法的认知多跳路由协议 | 第89-113页 |
5.1 引言 | 第89-90页 |
5.2 系统模型 | 第90-91页 |
5.3 基于分簇的网络拓扑管理 | 第91-96页 |
5.3.1 簇头的选择 | 第91-92页 |
5.3.2 簇形成算法 | 第92-94页 |
5.3.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94-96页 |
5.4 频谱机会认知多跳路由协议 | 第96-101页 |
5.4.1 信道选择和认知路由相关参数 | 第98-100页 |
5.4.2 路由中继连接概率 | 第100-101页 |
5.5 联合信道和中继选择 | 第101-106页 |
5.5.1 路由准则 | 第101-102页 |
5.5.2 基于最大链路稳定概率的中继选择 | 第102-104页 |
5.5.3 可用信道优化选择 | 第104-106页 |
5.5.4 路由链路恢复 | 第106页 |
5.6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106-111页 |
5.6.1 仿真模型的构建 | 第106-107页 |
5.6.2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107-11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结论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个人简历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