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问题缘由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2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5-16页 |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与研究方案 | 第16-17页 |
1.3.3 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中美工程伦理规范的发展历史 | 第18-36页 |
2.1 美国工程伦理规范的发展历史 | 第18-25页 |
2.1.1 孕育时期:强调工程师个体责任 | 第18-20页 |
2.1.2 产生时期:强调忠诚于雇主或客户 | 第20-22页 |
2.1.3 发展时期:关注公众责任 | 第22-23页 |
2.1.4 完善时期:关注环境责任 | 第23-25页 |
2.2 中国工程伦理规范的发展历史 | 第25-35页 |
2.2.1 产生时期:强调对客户、同僚负责 | 第25-28页 |
2.2.2 发展时期:强调国家、民族利益 | 第28-29页 |
2.2.3 分化时期:逐渐完善与缓慢发展 | 第29-3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中美工程伦理规范比较分析 | 第36-48页 |
3.1 中美工程伦理规范的具体文本比较 | 第36-40页 |
3.2 中美工程伦理规范的制定因素比较 | 第40-42页 |
3.3 中美工程伦理规范的制定主体比较 | 第42-44页 |
3.4 中美工程伦理规范的制定过程比较 | 第44-45页 |
3.5 中美工程伦理规范的影响作用比较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中国工程伦理规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8-52页 |
4.1 中国工程伦理规范存在的问题 | 第48页 |
4.2 中国工程伦理规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8-51页 |
4.2.1 市场化水平较低,工程职业化进程缓慢 | 第48-49页 |
4.2.2 工程职业社团发展不够健全 | 第49-50页 |
4.2.3 工程师职业伦理意识薄弱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建设我国工程伦理规范的对策建议 | 第52-60页 |
5.1 加强工程职业社团建设,促进工程职业自治 | 第52-53页 |
5.2 加快工程伦理教育,提升工程师伦理意识 | 第53-55页 |
5.3 推进工程伦理规范制定与完善,健全工程伦理规范体系 | 第55-58页 |
5.4 健全相关工程法律法规,规范工程师行为 | 第58-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A 中国工程组织、章程及伦理意识情况 | 第66-73页 |
附录B 中国工程师注册法规中义务和法律责任的规定条款 | 第73-78页 |
附录C 部分中国的工程伦理规范: | 第78-85页 |
附录D 部分美国的工程伦理规范 | 第85-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