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信噪比条件下的语音信号检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语音信号处理概述 | 第10页 |
1.2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2 语音检测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2.1 语音信号特性 | 第15-17页 |
2.1.1 物理特性 | 第15页 |
2.1.2 频谱特性 | 第15-16页 |
2.1.3 统计特性 | 第16-17页 |
2.2 噪声信号特性 | 第17-20页 |
2.2.1 噪声分类 | 第17-19页 |
2.2.2 噪声来源 | 第19-20页 |
2.3 语音信号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价 | 第20-22页 |
2.3.1 主观评价方式 | 第20-21页 |
2.3.2 客观评价方式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语音信号参数分析 | 第23-34页 |
3.1 语音信号数字化 | 第23-24页 |
3.1.1 预滤波 | 第23页 |
3.1.2 采样和量化 | 第23页 |
3.1.3 取样率 | 第23-24页 |
3.2 语音信号预处理 | 第24-28页 |
3.2.1 预加重 | 第24页 |
3.2.2 加窗 | 第24-28页 |
3.2.3 分帧 | 第28页 |
3.3 短时时域分析 | 第28-31页 |
3.3.1 短时能量分析 | 第29-30页 |
3.3.2 短时平均过零率 | 第30页 |
3.3.3 短时自相关函数 | 第30-31页 |
3.4 短时频域分析 | 第31-33页 |
3.4.1 短时傅里叶变换 | 第31页 |
3.4.2 短时谱时域及频域采样率 | 第31-32页 |
3.4.3 语谱图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语音检测算法基础 | 第34-41页 |
4.1 端点检测 | 第34-37页 |
4.1.1 端点检测目的和意义 | 第34页 |
4.1.2 端点检测算法概述 | 第34-35页 |
4.1.3 双门限判决法 | 第35页 |
4.1.4 MFCC倒谱距离端点检测法 | 第35-37页 |
4.2 语音增强 | 第37-40页 |
4.2.1 语音增强目的和意义 | 第37页 |
4.2.2 语音增强算法概述 | 第37页 |
4.2.3 基本谱减法 | 第37-39页 |
4.2.4 维纳滤波法 | 第39-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自适应阈值端点检测 | 第41-48页 |
5.1 算法描述 | 第41-43页 |
5.1.1 自适应阈值 | 第41-42页 |
5.1.2 自适应判决 | 第42-43页 |
5.2 算法实现 | 第43页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4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6 自适应子带谱熵语音增强 | 第48-61页 |
6.1 算法描述 | 第48-50页 |
6.1.1 自适应子带能量 | 第48-49页 |
6.1.2 噪声谱平滑 | 第49页 |
6.1.3 谱减因子修正 | 第49-50页 |
6.2 算法实现 | 第50页 |
6.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0-60页 |
6.3.1 信噪比改进 | 第50-54页 |
6.3.2 失真度测评 | 第54-55页 |
6.3.3 PESQ评价 | 第55-57页 |
6.3.4 平均意见得分 | 第57-6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1页 |
7.2 展望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