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皮肤病、性病科论文

火针治疗阳虚质囊肿结节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1-22页
    1.0 西医对痤疮病因、病理的研究及其进展第11-14页
        1.0.1 性激素代谢失调第11-12页
        1.0.2 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第12页
        1.0.3 免疫失调第12-13页
        1.0.4 微生物感染与炎性介质第13-14页
        1.0.5 皮脂分泌异常第14页
        1.0.6 其他第14页
    1.1 中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论述及其发展第14-16页
        1.1.1 中医古籍记载第14页
        1.1.2 现代中医研究进展第14-15页
        1.1.3 阳虚质囊肿结节型痤疮第15-16页
            1.1.3.1 阳虚质第15页
            1.1.3.2 阳虚质囊肿结节型痤疮的临床表现第15-16页
            1.1.3.3 阳虚质囊肿结节型痤疮的病因病机第16页
                1.1.3.3.1 起居饮食第16页
                1.1.3.3.2 用药及久病第16页
    1.2 囊肿结节型痤疮的临床治疗第16-20页
        1.2.1 西医治疗第16-17页
            1.2.1.1 口服罗红霉素治疗第16-17页
            1.2.1.2 维胺脂胶囊与维胺脂乳膏联合治疗第17页
            1.2.1.3 他扎罗汀凝胶治疗第17页
            1.2.1.4 异维A酸治疗第17页
            1.2.1.5 其他治疗方法第17页
        1.2.2 中医治疗第17-20页
            1.2.2.1 中药抗痤疮丙酸杆菌的治疗角度研究第18页
            1.2.2.2 对痤疮皮脂分泌影响的治疗角度研究第18页
            1.2.2.3 对性激素活性影响的治疗角度研究第18页
            1.2.2.4 免疫抑制作用治疗角度研究第18-19页
            1.2.2.5 传统方药治疗角度第19页
            1.2.2.6 针灸治疗第19-20页
                1.2.2.6.1 针刺治疗第19-20页
                1.2.2.6.2 穴位注射疗法第20页
                1.2.2.6.3 穴位埋线第20页
    1.3 临床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的发展趋势第20-22页
第二章 临床研究第22-35页
    2.1 临床资料第22-23页
        2.1.1 资料来源第22页
        2.1.2 诊断标准第22-23页
            2.1.2.1 西医诊断标准第22页
            2.1.2.2 中医诊断标准第22页
            2.1.2.3 阳虚质判定标准第22页
            2.1.2.4 痤疮严重程度分级第22-23页
        2.1.3 纳入标准第23页
        2.1.4 排除标准第23页
        2.1.5 剔除、脱落、中止试验标准第23页
        2.1.6 病例脱落及处理第23页
    2.2 分组方法第23-24页
    2.3 治疗方案第24-26页
        2.3.1 治疗组第24页
        2.3.2 对照组第24页
        2.3.3 注意事项第24页
        2.3.4 针刺意外及处理第24-25页
        2.3.5 不良反应第25-26页
    2.4 疗效评价第26页
        2.4.1 皮损计数法第26页
        2.4.2 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第26页
    2.5 统计方法第26页
    2.6 研究结果及分析第26-31页
        2.6.1 一般情况第26-28页
            2.6.1.1 两组基线资料情况分析(表1、2,图一)第26-27页
            2.6.1.2 病情资料及可比性分析(表3,图二)第27-28页
        2.6.2 疗效评价第28-29页
            2.6.2.1 治疗一个疗程后疗效评价(表4,图三)第28-29页
            2.6.2.2 总体临床疗效评定(表5,图四)第29页
        2.6.3 不良反应发生率(表6,图五)第29-30页
        2.6.4 复发率(表7,图六)第30-31页
    2.7 研究讨论第31-35页
        2.7.1 立法依据第31-34页
            2.7.1.1 阳气的重要性第31-32页
                2.7.1.1.1 阳虚质的特征第31-32页
            2.7.1.2 火针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的作用分析第32-33页
            2.7.1.3 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机制第33-34页
        2.7.2 依从性和安全性分析第34-35页
结语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附录第40-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心血管病危险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高强度Q690钢材高温力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