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磁流变阻尼器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1 磁流变液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1.2.2 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模式 | 第12-13页 |
1.2.3 直线式磁流变阻尼器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4 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 汽车座椅减振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3.1 传统汽车座椅减振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2 磁流变座椅减振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2 汽车座椅直线式与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设计 | 第24-40页 |
2.1 汽车座椅乘坐舒适性介绍 | 第24-25页 |
2.1.1 舒适性评价指标 | 第24-25页 |
2.1.2 舒适性改善方法 | 第25页 |
2.2 直线式磁流变阻尼器设计 | 第25-34页 |
2.2.1 结构形式设计 | 第25-26页 |
2.2.2 阻尼力理论计算 | 第26-27页 |
2.2.3 关键结构参数确定 | 第27-30页 |
2.2.4 磁路仿真 | 第30-34页 |
2.3 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设计 | 第34-39页 |
2.3.1 阻尼力矩计算分析 | 第34-35页 |
2.3.2 结构设计 | 第35-36页 |
2.3.3 磁路仿真 | 第36-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直线式与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工作特性测试 | 第40-50页 |
3.1 直线式磁流变阻尼器测试 | 第40-44页 |
3.1.1 阻尼器加工制作 | 第40-41页 |
3.1.2 测试系统 | 第41页 |
3.1.3 测试方法 | 第41-42页 |
3.1.4 测试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3.2 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测试 | 第44-49页 |
3.2.1 各零部件加工制作 | 第44-45页 |
3.2.2 测试系统及方法 | 第45-46页 |
3.2.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汽车座椅直线式与旋转式磁流变减振仿真研究 | 第50-60页 |
4.1 座椅悬架建模 | 第50-51页 |
4.2 阻尼器建模 | 第51-52页 |
4.2.1 直线式磁流变阻尼器建模 | 第51页 |
4.2.2 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建模 | 第51-52页 |
4.3 座椅减振控制仿真 | 第52-58页 |
4.3.1 控制器设计 | 第52-54页 |
4.3.2 控制仿真 | 第54-55页 |
4.3.3 控制仿真结果 | 第55-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5 汽车座椅磁流变减振试验 | 第60-74页 |
5.1 基于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的座椅减振原理设计 | 第60-62页 |
5.1.1 系统整体结构原理 | 第60-61页 |
5.1.2 增速器的选用 | 第61页 |
5.1.3 电机的选用 | 第61-62页 |
5.2 电机内置式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扭矩试验 | 第62-63页 |
5.3 座椅减振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 第63-65页 |
5.3.1 试验系统 | 第63-65页 |
5.3.2 试验方法 | 第65页 |
5.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5-70页 |
5.4.1 直线式磁流变阻尼器与液压减振器减振效果比较分析 | 第65-67页 |
5.4.2 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座椅减振分析 | 第67-69页 |
5.4.3 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与液压减振器减振效果比较分析 | 第69-70页 |
5.5 基于直线式与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座椅减振比较分析 | 第70-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4-75页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 第82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2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报专利目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