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脏疾病论文--心律失常论文

氟伐他汀及联合缬沙坦对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2-14页
前言第14-17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4-15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5-17页
一、氟伐他汀及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多中心疗效观察第17-33页
    1.1 对象和方法第17-21页
        1.1.1 研究对象第17页
        1.1.2 入选标准第17页
        1.1.3 排除标准第17-18页
        1.1.4 脱落标准第18页
        1.1.5 资料统计第18页
        1.1.6 仪器、设备第18页
        1.1.7 用药方法第18-19页
        1.1.8 观察指标第19页
        1.1.9 研究终点第19页
        1.1.10 统计学处理第19-21页
    1.2 结果第21-27页
        1.2.1 三组基线资料比较第21-23页
        1.2.2 三组治疗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第23页
        1.2.3 三组治疗前后持续性房颤发生率比较第23-24页
        1.2.4 三组治疗前后房颤负荷比较第24-25页
        1.2.5 三组治疗前后f-f间期、f波振幅比较第25-26页
        1.2.6 三组治疗前后左房内径比较第26页
        1.2.7 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hs-CRP比较第26-27页
        1.2.8 三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第27页
    1.3 讨论第27-31页
        1.3.1 高血压与房颤的关系第28页
        1.3.2 炎症与房颤的关系第28-29页
        1.3.3 血脂与房颤的关系第29-30页
        1.3.4 他汀类对房颤的影响第30-31页
        1.3.5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对房颤的影响第31页
        1.3.6 研究不足第31页
    1.4 小结第31-33页
二、氟伐他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观察第33-40页
    2.1 对象和方法第33-34页
        2.1.1 研究对象第33页
        2.1.2 入选标准第33页
        2.1.3 排除标准第33页
        2.1.4 脱落标准第33页
        2.1.5 仪器、设备、药物第33页
        2.1.6 观察指标第33-34页
        2.1.7 统计学处理第34页
    2.2 结果第34-37页
        2.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第34-35页
        2.2.2 两组治疗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第35页
        2.2.3 两组治疗前后持续性房颤发生率比较第35-36页
        2.2.4 两组治疗前后左房内径比较第36页
        2.2.5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hs-CRP比较第36页
        2.2.6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第36-37页
    2.3 讨论第37-39页
        2.3.1 他汀与房颤第37-39页
        2.3.2 研究不足第39页
    2.4 小结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46-47页
综述 高血压合并心房纤颤与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第47-53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个人简历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L-8、MCP-1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网状衬垫的激光直接沉积制备及其对热障涂层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