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附带弹药毁伤元抛撒机理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本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低附带弹药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低附带弹药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低附带弹药毁伤作用原理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工作 | 第13-15页 |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2 爆轰波与金属颗粒动量传递机理研究 | 第15-28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爆轰波对单个颗粒冲击作用仿真研究 | 第15-22页 |
2.2.1 仿真模型及方案 | 第15-16页 |
2.2.2 颗粒密度与声速的影响 | 第16-21页 |
2.2.3 颗粒粒径的影响 | 第21页 |
2.2.4 炸药密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 爆轰波对多个颗粒冲击作用仿真研究 | 第22-24页 |
2.3.1 仿真模型 | 第22页 |
2.3.2 线性颗粒群分析 | 第22-24页 |
2.4 爆轰波与金属颗粒动量传递一维理论模型 | 第24-27页 |
2.4.1 单个颗粒 | 第24-26页 |
2.4.2 多个颗粒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金属颗粒爆炸抛撒过程理论模型 | 第28-41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金属颗粒爆炸抛撒过程理论模型 | 第28-37页 |
3.2.1 激波作用加速阶段 | 第29-30页 |
3.2.2 气固松弛加速阶段 | 第30-32页 |
3.2.3 空气阻力减速阶段 | 第32-34页 |
3.2.4 金属颗粒抛撒过程定性分析 | 第34-37页 |
3.3 金属颗粒抛撒初速理论估算模型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金属颗粒抛撒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 | 第41-57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不同质量比的低附带战斗部爆炸抛撒数值仿真 | 第41-49页 |
4.2.1 SPH算法介绍 | 第41-44页 |
4.3.2 仿真模型及方案 | 第44-46页 |
4.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6-49页 |
4.3 抛撒初速估算模型试验验证 | 第49-51页 |
4.3.1 试验设计 | 第49页 |
4.3.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4.4 减速段抛撒运动理论模型试验验证 | 第51-54页 |
4.4.1 试验设计 | 第51-52页 |
4.4.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4.5 金属颗粒抛撒理论模型的修正 | 第54-56页 |
4.5.1 金属颗粒抛撒初速估算模型修正 | 第54-55页 |
4.5.2 减速段抛撒运动理论模型修正 | 第55-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混合场冲击载荷研究 | 第57-72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低附带空气冲击波超压试验研究 | 第57-63页 |
5.2.1 试验设计 | 第57-59页 |
5.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9-63页 |
5.3 低附带颗粒群冲击载荷理论研究 | 第63-66页 |
5.3.1 金属颗粒速度随距离衰减 | 第63页 |
5.3.2 金属颗粒空间分布 | 第63-65页 |
5.3.3 颗粒群冲击载荷等效 | 第65-66页 |
5.4 混合场冲击载荷试验研究 | 第66-71页 |
5.4.1 理论分析 | 第66-67页 |
5.4.2 试验设计 | 第67-68页 |
5.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8-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6 结束语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附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