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经济法论文--国际环境保护法论文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研究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一、《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产生与意义第12-17页
 (一)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产生第12-16页
  1. 事实背景第12-13页
  2. 法律背景第13-14页
  3. 产生过程第14-16页
 (二)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意义第16-17页
  1. 实践意义第16-17页
  2. 法律意义第17页
二、缔约方的义务第17-23页
 (一) 一般义务第18-20页
  1. 义务的理论分析第18-19页
  2. 与相关公约的比较第19-20页
 (二) 受影响缔约方的义务第20-22页
  1. 理论分析第20-21页
  2. 受影响缔约方的履行情况第21-22页
 (三) 发达国家缔约方的义务第22-23页
  1. 理论分析第22页
  2. 发达国家缔约方的履行情况第22-23页
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行动方案第23-26页
 (一) 对行动方案的解读第23-25页
  1. 行动方案的特点第23-24页
  2. 行动方案体现的原则第24-25页
 (二) 各方的态度与实践第25-26页
  1. 受影响国家缔约方态度与实践第25页
  2. 发达国家缔约方的态度与实践第25-26页
四、科技合作第26-28页
 (一) 关于科技合作规定的分析第26-28页
  1. 关于信息交流第26-27页
  2. 相关研究与技术的规定第27-28页
 (二) 缔约方的技术研究与合作实践第28页
五、支持措施第28-32页
 (一) 支持措施的理论分析第28-30页
 (二) 资金资源与资金机制的保障第30-32页
  1. 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第30-31页
  2. 其他资金支持第31-32页
六、对《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评析第32-36页
 (一)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优点第32-34页
  1. 先进性与突破性第32-33页
  2. 结构的完整性第33页
  3. 内容的科学性第33-34页
  4. 程序的完整性第34页
 (二)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缺陷第34-36页
  1. 适用范围的局限性第34-35页
  2. 资金的限制性第35页
  3. 强制力的局限性第35-36页
七、《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对我国的影响第36-39页
 (一) 公约对我国荒漠化防治实践的影响第36-37页
 (二) 公约对我国法律的影响第37-38页
 (三) 公约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第38-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双重国籍下的外交保护制度
下一篇:法律选择的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