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5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2. 创新点 | 第15页 |
(四) 研究逻辑与方法 | 第15-18页 |
1. 研究逻辑结构 | 第15-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 大学新生成长生态系统治理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18-30页 |
(一) 内涵解析 | 第18-26页 |
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 大学新生成长生态系统 | 第19-25页 |
3. 大学新生成长生态系统治理 | 第25-26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1. 马克思主义人与环境关系思想 | 第26-27页 |
2. 治理理论 | 第27-28页 |
3. 需求层次理论 | 第28-29页 |
4. 教育生态系统理论 | 第29-30页 |
二、 大学新生成长生态系统治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30-43页 |
(一) 现状分析 | 第30-37页 |
1. 大学新生成长发展现状 | 第30-32页 |
2. 大学新生成长生态系统治理的现状 | 第32-37页 |
(二) 存在问题 | 第37-43页 |
1. 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依据 | 第37-38页 |
2. 各个主体职能尚未有效发挥 | 第38-40页 |
3. 多元主体治理合力尚未形成 | 第40-41页 |
4. 治理运行保障机制不够完备 | 第41-43页 |
三、 大学新生成长生态系统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3-48页 |
(一) 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局限 | 第44-45页 |
(二) 各主体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意识不强 | 第45-46页 |
(三) 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统筹机制局限 | 第46-47页 |
(四) 治理思维和水平局限 | 第47-48页 |
四、 大学新生成长生态系统治理的对策 | 第48-70页 |
(一) 确立大学新生成长生态系统治理的科学理念和合理原则 | 第48-52页 |
1. 树立科学的指导理念 | 第48-50页 |
2. 确立合理的基本原则 | 第50-52页 |
(二) 逐步健全大学新生成长生态系统治理的政策法规 | 第52-54页 |
1. 强化政策引导支持 | 第52-53页 |
2. 提升法治化水平 | 第53-54页 |
3. 纳入大学章程 | 第54页 |
(三) 着力激活各个主体的有效职能 | 第54-60页 |
1.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 第54-55页 |
2. 提升教书育人质量 | 第55-56页 |
3. 深挖管理和服务育人功能 | 第56-58页 |
4. 大力发展学生朋辈教育 | 第58-59页 |
5. 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教育生态 | 第59-60页 |
(四) 建立多元主体开放联动的治理组织体系 | 第60-66页 |
1. 优化治理组织策略 | 第60-62页 |
2. 明晰多元主体的定位 | 第62-64页 |
3. 构筑治理协调整合机制 | 第64-66页 |
(五) 打造完备的治理运行保障机制 | 第66-70页 |
1. 监测预警机制 | 第66-67页 |
2. 评估机制 | 第67-68页 |
3. 激励机制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