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大气水汽变化的分析与模拟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1 全球再分析资料对水汽的评估 | 第13-14页 |
1.2.2 全球模式模拟资料对水汽的评估 | 第14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6-26页 |
2.1 资料说明 | 第16-21页 |
2.1.1 观测资料 | 第16-17页 |
2.1.2 再分析资料 | 第17-20页 |
2.1.3 CMIP5模式资料 | 第20-21页 |
2.2 分析方法 | 第21-26页 |
2.2.1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2.2.2 基本统计 | 第22-26页 |
第三章 中国区域水汽观测与再分析资料的对比分析 | 第26-37页 |
3.1 偏差评估 | 第26-28页 |
3.2 相关性和趋势分析 | 第28-33页 |
3.3 EOF分析 | 第33-3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CMIP5多模式对中国区域水汽变化的模拟 | 第37-46页 |
4.1 水汽气候平均态的模拟 | 第37-38页 |
4.2 水汽变化及其趋势的模拟 | 第38-41页 |
4.3 Taylor分析 | 第41-42页 |
4.4 水汽未来情景的模拟 | 第42-44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水汽反馈效应的观测、再分析和模拟 | 第46-50页 |
5.1 基于观测资料分析水汽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 | 第46-47页 |
5.2 再分析资料分析对水汽反馈效应的描述 | 第47-48页 |
5.3 CMIP5模式资料对水汽反馈效应的模拟 | 第48-49页 |
5.4 总结与讨论 | 第49-50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0-5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0-52页 |
6.2 特色与创新点 | 第52页 |
6.3 工作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