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场动力学的复合材料单向板渐进损伤模拟与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2页 |
| 1.3 近场动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1.3.1 近场动力学发展及应用 | 第12-14页 |
| 1.3.2 近场动力学在复合材料上的应用 | 第14-16页 |
|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第16-18页 |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2章 基于球函数的复合材料近场动力学模型 | 第20-41页 |
| 2.1 引言 | 第20页 |
| 2.2 近场动力学基础 | 第20-27页 |
| 2.2.1 近场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20-22页 |
| 2.2.2 基于键的PD理论 | 第22-25页 |
| 2.2.3 近场动力学数值方法 | 第25-27页 |
| 2.3 复合材料的通用PD模型 | 第27-33页 |
| 2.4 基于球函数的复合材料PD模型 | 第33-40页 |
| 2.4.1 通用模型的局限性 | 第33-34页 |
| 2.4.2 基于球函数的复合材料PD模型 | 第34-4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3章 复合材料单向板力学性能实验 | 第41-49页 |
| 3.1 引言 | 第41页 |
| 3.2 试验设备及试样概述 | 第41-43页 |
| 3.3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43-48页 |
| 3.3.1 极限载荷 | 第43-44页 |
| 3.3.2 A类试验破坏模式 | 第44-47页 |
| 3.3.3 B类试验(混合型裂纹)破坏模式 | 第47-4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基于键的PD复材模型修正 | 第49-66页 |
| 4.1 引言 | 第49页 |
| 4.2 无损伤PD程序设计 | 第49-51页 |
| 4.3 各向同性材料验证 | 第51-54页 |
| 4.4 PD复材模型近场范围收敛性分析 | 第54-58页 |
| 4.4.1 δ收敛性分析 | 第55-56页 |
| 4.4.2 m收敛性分析 | 第56-58页 |
| 4.5 基于通用复材模型的PD模拟 | 第58-59页 |
| 4.6 物质点修正 | 第59-65页 |
| 4.6.1 近场范围修正 | 第60-61页 |
| 4.6.2 近似取点修正 | 第61-63页 |
| 4.6.3 球函数模型修正 | 第63-65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5章 复合材料单向板PD渐进损伤模拟 | 第66-74页 |
| 5.1 引言 | 第66页 |
| 5.2 含损伤PD程序设计 | 第66-68页 |
| 5.3 各向同性材料PD渐进损伤模拟 | 第68-69页 |
| 5.4 复合材料单向板PD渐进损伤模拟 | 第69-72页 |
| 5.5 混合型裂纹实验的PD模拟 | 第72-73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结论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