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11-13页 |
1.2.2 公路边坡处治技术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路线 | 第14-17页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京昆高速四川境段公路边坡分区特征 | 第17-29页 |
2.1 京昆高速四川境段地质环境 | 第17-21页 |
2.1.1 深切低山峡谷区 | 第19-20页 |
2.1.2 浅切平原丘陵区 | 第20页 |
2.1.3 深切中山峡谷区 | 第20-21页 |
2.2 京昆高速边坡破坏形式 | 第21-24页 |
2.2.1 滑坡 | 第21-22页 |
2.2.2 崩塌 | 第22-23页 |
2.2.3 坍塌 | 第23-24页 |
2.3 京昆高速四川境段公路边坡的区域特征 | 第24-29页 |
第3章 京昆高速四川段边坡处治技术研究 | 第29-39页 |
3.1 公路边坡处治基本形式 | 第29-30页 |
3.2 京昆高速四川境段特殊路基边坡处治方案特征分析 | 第30-39页 |
3.2.1 挡墙处治方案分析 | 第31-33页 |
3.2.2 抗滑桩处治方案分析 | 第33-34页 |
3.2.3 锚杆处治方案分析 | 第34-35页 |
3.2.4 锚索处治方案分析 | 第35-36页 |
3.2.5 综合处治方案分析 | 第36-39页 |
第4章 公路边坡处治技术评价 | 第39-60页 |
4.1 公路边坡稳定性及处治技术评价分级 | 第39-40页 |
4.2 坡处治方案适应性评价方法 | 第40-48页 |
4.2.1 基于现场监测的边坡处治方案评价 | 第41-42页 |
4.2.2 基于理论分析的边坡处治方案评价 | 第42-48页 |
4.3 工程实例—西攀高速公路K132边坡 | 第48-60页 |
4.3.1 工程地质条件 | 第48-49页 |
4.3.2 边坡处治设计 | 第49-50页 |
4.3.3 边坡处治措施的适宜性分析 | 第50-60页 |
第5章 京昆高速四川境段典型边坡工程评价分析 | 第60-76页 |
5.1 西攀路酸水湾隧道出口仰坡处治(深切低山峡谷区) | 第60-64页 |
5.1.1 工程地质条件 | 第60-61页 |
5.1.2 处治设计方案 | 第61-62页 |
5.1.3 边坡处治工程评价 | 第62-64页 |
5.2 成雅路K50+600~640边坡处治(浅切平原丘陵区) | 第64-68页 |
5.2.1 工程地质条件 | 第64-65页 |
5.2.2 处治设计方案 | 第65页 |
5.2.3 边坡处治工程评价 | 第65-68页 |
5.3 绵广路K1520+264~K1520+330段滑坡处治(深切低山丘陵区) | 第68-76页 |
5.3.1 工程地质条件 | 第68-70页 |
5.3.2 处治设计方案 | 第70-72页 |
5.3.3 边坡处治工程评价 | 第72-76页 |
结论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