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2 大型铸锻件及其主要热加工工艺流程 | 第15-18页 |
1.2.1 大型铸锻件及其主要特点 | 第15-16页 |
1.2.2 大型锻件的基本热加工工艺流程 | 第16-17页 |
1.2.3 大型铸锻件加热设备及特点 | 第17-18页 |
1.2.4 加热制度不当导致的热处理缺陷 | 第18页 |
1.3 工件加热过程控制的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1.3.1 加热过程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2 加热过程控制的发展 | 第19-20页 |
1.4 典型工业炉温控原理与方法 | 第20-24页 |
1.4.1 工业炉炉温控制原理 | 第20-21页 |
1.4.2 工业炉炉温控制方法 | 第21-24页 |
1.5 大型铸锻件用工业炉加热控制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5页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5-26页 |
第2章 大型铸锻件加热过程的传热学与物理冶金学基础 | 第26-45页 |
2.1 大型铸锻件加热过程的传热学基础 | 第26-40页 |
2.1.1 大型铸锻件加热的物理过程 | 第26-27页 |
2.1.2 加热炉的系统散热及能量平衡 | 第27-28页 |
2.1.3 大型铸锻件加热过程中等温面迁移的数学模型 | 第28-38页 |
2.1.4 大型铸锻件加热过程中的能量平衡 | 第38-40页 |
2.2 大型铸锻件加热过程的物理冶金学基础 | 第40-41页 |
2.2.1 温度均匀化要求 | 第40-41页 |
2.2.2 成分及组织均匀化要求 | 第41页 |
2.3 加热方式及能量输入形式与节能降耗之间的关系 | 第41-42页 |
2.4 工件加热及保温过程中的能量利用效率 | 第42-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3章 典型大型铸锻件透烧后保温工艺的确定准则 | 第45-58页 |
3.1 透烧后保温的工艺目的 | 第45页 |
3.2 扩散退火保温时间的计算 | 第45-50页 |
3.2.1 扩散退火温度与时间的确定 | 第46-47页 |
3.2.2 合金元素均匀化动力学方程 | 第47-48页 |
3.2.3 合金元素均匀化动力学曲线 | 第48-50页 |
3.3 完成相变的保温时间的计算 | 第50-52页 |
3.3.1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 | 第50页 |
3.3.2 奥氏体形成动力学方程 | 第50-52页 |
3.4 碳(氮)化物完全溶解时间的估算 | 第52-56页 |
3.4.1 大型铸锻件中碳(氮)化物的溶解与析出 | 第52-53页 |
3.4.2 大型铸锻件中第二相的扩散溶解动力学模型 | 第53-56页 |
3.5 差温热处理工件透烧时间的确定 | 第56-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大型铸锻件加热透烧的无损预报与实验验证 | 第58-79页 |
4.1 引言 | 第58-59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59-63页 |
4.2.1 基本原理 | 第59页 |
4.2.2 加热工艺及敷偶方式 | 第59-63页 |
4.3 某支承辊热处理加热透烧预报与实验验证 | 第63-71页 |
4.3.1 基于燃气耗用速率测算的透烧预报结果与分析 | 第63-66页 |
4.3.2 敷偶实测透烧结果与讨论 | 第66-68页 |
4.3.3 大型铸锻件加热透烧动力学解析 | 第68-71页 |
4.4 某饼类锻件热处理加热透烧的预报与实验验证 | 第71-74页 |
4.4.1 基于电能耗用速率测算的透烧预报结果与分析 | 第71-72页 |
4.4.2 敷偶实测透烧结果验证 | 第72-74页 |
4.5 L侧锻轴锻前加热透烧预报与实验验证 | 第74-76页 |
4.5.1 实测炉温及煤气耗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第74-75页 |
4.5.2 基于煤气耗用速率测算的透烧预报结果 | 第75-76页 |
4.6 批量锻件的加热透烧预报 | 第76-77页 |
4.7 大型铸锻件加热透烧无损预报的适用范围 | 第77-7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5章 大型铸锻件加热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的初步开发 | 第79-93页 |
5.1 引言 | 第79页 |
5.2 大型铸锻件加热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设计 | 第79-85页 |
5.2.1 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基本原理 | 第79-81页 |
5.2.2 加热数据的实时采集原理及方法 | 第81-82页 |
5.2.3 采点数据的滤波降噪原理 | 第82-85页 |
5.3 加热数据实时采集结果及优化分析 | 第85-90页 |
5.3.1 加热材料及工艺 | 第85-86页 |
5.3.2 数据实时采集结果 | 第86-88页 |
5.3.3 采点数据优化分析及采峰预报 | 第88-90页 |
5.4 智能透烧预报系统的应用展望 | 第90-9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6章 大型铸锻件热加工工艺流程再造的工业实践 | 第93-107页 |
6.1 引言 | 第93页 |
6.2 法兰盖钢锭锻造加热的流程再造 | 第93-97页 |
6.2.1 法兰盖钢锭实际加热保温与锻造工艺 | 第93-94页 |
6.2.2 法兰盖钢锭锻造加热透烧实验结果 | 第94-95页 |
6.2.3 法兰盖钢锭的锻造组织及力学性能测定结果 | 第95-97页 |
6.3 低碳钢锭锻造加热的流程再造 | 第97-100页 |
6.3.1 低碳钢锭实际加热保温与锻造工艺 | 第97-98页 |
6.3.2 低碳钢锭锻造加热透烧实验结果 | 第98-99页 |
6.3.3 低碳钢锭的锻造及后续加工结果 | 第99-100页 |
6.4 高中压转子锻造加热的流程再造 | 第100-104页 |
6.4.1 高中压转子实际加热保温与锻造工艺 | 第100-102页 |
6.4.2 高中压转子锻造加热透烧实验结果 | 第102-103页 |
6.4.3 高中压转子的锻造实践 | 第103-104页 |
6.5 透烧预报技术应用生产实际经济效益估算 | 第104-105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结论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9页 |
附录 | 第119-12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及主要成果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