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精神病学论文--神经官能症论文

医学生进食障碍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内观认知疗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缩略语第11-12页
前言第12-16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2-15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5-16页
对象和方法第16-23页
    1 研究对象第16-17页
        1.1 研究总体第16页
        1.2 样本与分组方法第16-17页
    2 研究方法第17-23页
        2.1 调查第17页
        2.2 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第17-19页
        2.3 评估第19-21页
        2.4 统计分析第21-22页
        2.5 研究路线图第22-23页
结果第23-41页
    1 进食障碍倾向医学生调查分析结果第23-33页
        1.1 SCOFF量表进食障碍症状分布情况第23-24页
        1.2 进食障碍倾向组和非进食障碍倾向组学生体质指数分布差异第24-25页
        1.3 进食障碍倾向组和非进食障碍倾向组学生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第25-28页
        1.4 体相障碍及相关情况按性别分层比较研究第28-30页
        1.5 进食障碍量表总分和各因子按性别分层比较第30-31页
        1.6 进食障碍倾向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第31-33页
        1.8 进食障碍倾向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第33页
    2 干预研究的一般资料第33-35页
    3 两组对象干预前后EDI评分的比较第35-38页
        3.1 两组对象干预前EDI评分比较第35页
        3.2 对照组干预前后EDI评分比较第35-36页
        3.3 研究组干预前后EDI评分比较表第36-37页
        3.4 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组间EDI评分比较第37-38页
    4 两组对象干预前体相障碍情况比较评分比较第38-39页
        4.1 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前体像障碍组间比较第38页
        4.2 研究组干预前后体相障碍情况比较第38页
        4.3 对照组干预前后体相障碍情况比较第38-39页
        4.4 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后体相障碍组间比较第39页
    5 两组对象干预前后SAS评分的比较第39-40页
    6 两组对象干预前后SDS评分的比较第40-41页
讨论第41-49页
    1 进食障碍第41-42页
        1.1 医学生进食障碍倾向检出率高,应引起足够重视第41-42页
    2 进食障碍医学生心理社会特征因素第42-45页
        2.1 社会家庭因素第42-43页
        2.2 心理因素第43-45页
    3 内观认知疗法能显著改善进食障碍倾向医学生相关心理特征因素第45-46页
        3.1 内观认知疗法能显著改善医学生进食障碍症状第45-46页
        3.2 内观认知疗法能显著改善医学生体像障碍症状第46页
        3.3 内观认知疗法能显著改善进食障碍倾向医生学生焦虑和抑郁状况第46页
    4 内观认知疗法干预进食障碍倾向的机制探讨第46-48页
    5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48-49页
        5.1 创新第48页
        5.2 不足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7-58页
附录第58-67页
综述 进食障碍的病因、评估和干预第67-76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71-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黄素对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下一篇:右美托咪定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术后谵妄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