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3-35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9页 |
一 国际干预行动的整体研究 | 第16-20页 |
二与国际干预行动相关的各种理论 | 第20-28页 |
三干预后的正义与退出战略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创新之处、研究难点和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一 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 | 第29-31页 |
二 主要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第四节 研究框架 | 第32-35页 |
第一章国际干预行动与正义战争理论 | 第35-58页 |
第一节 国际干预行动的基本特点 | 第35-45页 |
一 国际干预行动的类型划分 | 第35-40页 |
二 国际干预行动的主要特点 | 第40-45页 |
第二节 正义战争传统与国际干预行动 | 第45-58页 |
一 正义战争理论学说的发展历程 | 第45-53页 |
二 正义战争理论与国际干预行动的已有研究 | 第53-56页 |
三 干预正义与国际干预行动中的退出战略 | 第56-58页 |
第二章 退出战略与干预后的正义 | 第58-83页 |
第一节 退出战略的概念与类型 | 第58-65页 |
一 退出战略的基本定义 | 第58-60页 |
二 退出战略的模式划分 | 第60-63页 |
三 退出战略与干预后正义的关系 | 第63-65页 |
第二节 干预后正义的三维度分析 | 第65-73页 |
一 干预结束的临界点 | 第65-68页 |
二 干预结束的基本原则 | 第68-69页 |
三 干预后正义的基本目标 | 第69-70页 |
四 干预后正义的基本动力 | 第70-73页 |
第三节 退出战略与国际干预行动 | 第73-83页 |
一 退出战略的行动步骤 | 第73-77页 |
二 退出战略的基本原则 | 第77-78页 |
三 退出战略的成功条件 | 第78-83页 |
第三章 联合国在东帝汶的退出战略 | 第83-109页 |
第一节 联合国在东帝汶的国际干预行动 | 第83-88页 |
一 东帝汶的基本情况 | 第83-85页 |
二 联合国在东帝汶的五阶段干预行动 | 第85-88页 |
第二节 联合国在东帝汶退出战略的步骤与评估 | 第88-104页 |
一 未成熟的和成熟的退出战略 | 第88-98页 |
二 联合国在东帝汶退出战略的基本评估 | 第98-104页 |
第三节 联合国在东帝汶退出战略的成就与不足 | 第104-109页 |
一 联合国在东帝汶的退出战略与干预后的正义 | 第104-106页 |
二 联合国在东帝汶退出战略的经验与教训 | 第106-109页 |
第四章 联合国在索马里的退出战略 | 第109-136页 |
第一节 国际社会在东帝汶的国际干预行动 | 第109-115页 |
一 索马里的基本情况 | 第109-111页 |
二 20 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在索马里的干预行动 | 第111-115页 |
第二节 国际社会在索马里退出战略的步骤与评估 | 第115-124页 |
一 国际社会在索马里退出战略的步骤 | 第115-117页 |
二 国际社会在索马里退出战略的基本评估 | 第117-124页 |
第三节 国际社会在索马里退出战略的成就与不足 | 第124-136页 |
一 国际社会在索马里的退出战略与干预后的正义 | 第124-128页 |
二 国际社会在索马里退出战略的经验与教训 | 第128-136页 |
结论:兼论中国在国际干预行动中的作用 | 第136-149页 |
第一节 意义与启示 | 第136-140页 |
第二节 中国在国际干预行动中的作用 | 第140-149页 |
一 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干预行动的依据和意义 | 第140-143页 |
二 中国在参与国际干预行动的具体原则和退出战略的构建 | 第143-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64页 |
后记 | 第164-16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