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低维金属和石墨烯结构表面等离激元近场性质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词第7-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简介第12-30页
    1.1 表面等离激元的简单回顾第12-13页
    1.2 表面等离激元及其性质第13-19页
    1.3 表面等离激元的激发方式第19-24页
    1.4 表面等离激元的相关应用第24-28页
    1.5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二章 实验系统和研究方法第30-48页
    2.1 光学力实验体系第30-40页
    2.2 近场成像实验体系第40-47页
    2.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表面等离激元纳米线的光学力第48-66页
    3.1 表面等离激元光学力的研究背景第48-53页
    3.2 实验样品的制备第53-56页
    3.3 溶液中颗粒的运动现象第56-58页
    3.4 颗粒的受力和运动分析第58-62页
    3.5 纳米颗粒运动轨迹的定向调控第62-64页
    3.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石墨烯褶皱近场等离激元成像第66-80页
    4.1 石墨烯等离激元成像的研究背景第66-69页
    4.2 外延石墨烯样品表征第69-71页
    4.3 石墨烯褶皱的表面等离激元近场成像第71-72页
    4.4 石墨烯褶皱近场成像的数值分析第72-76页
    4.5 石墨烯褶皱近场成像的理论模型第76-78页
    4.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五章 石墨烯条带的非对称成像第80-94页
    5.1 石墨烯几何结构等离激元成像的研究背景第80-83页
    5.2 针尖形石墨烯条带近场成像分析第83-85页
    5.3 石墨烯条带褶皱边界对传播态模式的影响第85-90页
    5.4 石墨烯条带褶皱边界对局域态模式的影响第90-91页
    5.5 本章小结第91-9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4页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83~2012年154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分析
下一篇:体重、体脂、骨代谢指标结合OSTA、FRAX评估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