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2页 |
| 1.1 种群生态学概念及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 1.2 茂兰喀斯特森林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1.3 本研究意义、创新点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2-15页 |
| 2.1 地理位置 | 第12页 |
| 2.2 地质地貌 | 第12-13页 |
| 2.3 气候条件 | 第13页 |
| 2.4 土壤条件 | 第13页 |
| 2.5 植物资源 | 第13-15页 |
|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 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3.3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 3.3.1 野外调查方法 | 第16页 |
| 3.3.2 重要值计算 | 第16页 |
| 3.3.3 多样性计算 | 第16-17页 |
| 3.3.4 种群静态生命表编制及存活曲线 | 第17页 |
| 3.3.5 种群分布格局 | 第17-18页 |
| 3.3.6 生态位计算 | 第18-19页 |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9-65页 |
| 4.1 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优势度和多样性分析 | 第19-27页 |
| 4.1.1 群落优势度分析 | 第19-24页 |
| 4.1.2 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24-27页 |
| 4.1.3 讨论 | 第27页 |
| 4.2 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群结构 | 第27-34页 |
| 4.2.1 高度结构 | 第28-29页 |
| 4.2.2 胸径结构 | 第29-33页 |
| 4.2.3 讨论 | 第33-34页 |
| 4.3 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群生活史动态 | 第34-53页 |
| 4.3.1 静态生命表 | 第34-43页 |
| 4.3.2 生存分析 | 第43-51页 |
| 4.3.3 讨论 | 第51-53页 |
| 4.4 不同演替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 第53-57页 |
| 4.4.1 分布格局分析 | 第53-56页 |
| 4.4.2 讨论 | 第56-57页 |
| 4.5 不同演替阶段种群生态位 | 第57-65页 |
| 4.5.1 不同演替阶段物种重要值变异系数 | 第57-58页 |
| 4.5.2 生态位宽度 | 第58-60页 |
| 4.5.3 生态位重叠 | 第60-62页 |
| 4.5.4 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及重要值变异系数的关系 | 第62-63页 |
| 4.5.5 讨论 | 第63-65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5-67页 |
| 5.1 结论 | 第65-66页 |
| 5.2 展望和不足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 研究生期间所发表论文 | 第72页 |
| 本研究课题受资助项目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