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与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
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绪论 | 第14-19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4-16页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18页 |
三、论文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一章 马克思社会平等正义观的内涵 | 第19-26页 |
第一节 社会平等正义观的批判性和否定性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对“平等的权利”本身的批判和否定 | 第22-24页 |
第三节 超越权利平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真正的平等是权利的不平等 | 第26-34页 |
第一节 自然不平等是认识社会平等的基本前提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平等权利本质上是不平等的资产阶级权利 | 第28-31页 |
第三节 权利不平等是实现真正平等的必由之路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弱势群体的特权与共享理念的实现 | 第34-41页 |
第一节 确保实现弱势群体的特权 | 第34-36页 |
一、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是实现公平的首要问题 | 第34-35页 |
二、如何实现弱势群体的特权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理念 | 第36-41页 |
一、共享发展理念是平等、公平、正义原则的实现 | 第36-38页 |
二、推进共享发展才能体现平等的本质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实现共享发展理念的路径 | 第41-52页 |
第一节 推动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 | 第41-43页 |
一、推进农村土地资本化 | 第42页 |
二、摆脱单一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 第42-43页 |
三、着力解决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难题 | 第43页 |
四、建立公平的农村土地收益分配、补偿机制 | 第43页 |
第二节 以公正分配缩小贫富两极分化 | 第43-46页 |
一、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第45页 |
二、解决好收入、财产差距过大问题 | 第45-46页 |
三、跳出单纯着眼于解决分配问题 | 第46页 |
第三节 创造实现共享发展的制度条件 | 第46-52页 |
一、维护弱势人群的基本权益 | 第47-48页 |
二、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 第48-50页 |
三、构建促进共享发展所需的机制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