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电磁辐射的产生和危害 | 第9-11页 |
1.1.1 电磁辐射的来源 | 第9-10页 |
1.1.2 电磁辐射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危害 | 第10-11页 |
1.2 电磁辐射的防护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电磁屏蔽服测试方法及相关标准的研究 | 第12-18页 |
1.3.1 电磁屏蔽服测试方法的发展和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屏蔽服屏蔽效能的相关标准 | 第13-18页 |
1.4 屏蔽服屏蔽效能测试方法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8页 |
1.5 本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1.5.1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特色 | 第18-19页 |
1.5.2 本文的篇章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屏蔽效能评价方法 | 第20-41页 |
2.1 场屏蔽效能 | 第20-27页 |
2.1.1 场的屏蔽原理 | 第20-21页 |
2.1.2 场屏蔽效能的概念与表示 | 第21-22页 |
2.1.3 材料的场屏蔽效能计算 | 第22-27页 |
2.2 SAR比吸收率 | 第27-30页 |
2.2.1 SAR比吸收率的概念与表示 | 第27页 |
2.2.2 SAR比吸收率的计算与转化 | 第27-29页 |
2.2.3 基于场的SE与基于SAR的SE在应用上的区别 | 第29-30页 |
2.3 计算与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2.4 屏蔽服仿真与仿真结果分析 | 第32-38页 |
2.4.1 仿真软件介绍 | 第32-33页 |
2.4.2 屏蔽服与人体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2.4.3 各项仿真设置 | 第34-35页 |
2.4.4 仿真过程 | 第35-36页 |
2.4.5 屏蔽服基于场的SE与基于SAR的SE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2.5 填充材料影响的初步分析 | 第38-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屏蔽服屏蔽效能测试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60页 |
3.1 屏蔽服屏蔽效能多点测试体系的建立 | 第41-46页 |
3.1.1 整体测试布置 | 第41-42页 |
3.1.2 测试场地的选取 | 第42-43页 |
3.1.3 人体模型 | 第43页 |
3.1.4 人体组织等效材料 | 第43-44页 |
3.1.5 测试仪器 | 第44-45页 |
3.1.6 发射天线到人体模型的距离 | 第45-46页 |
3.2 测试内容与测试步骤 | 第46-48页 |
3.2.1 测试内容 | 第46-47页 |
3.2.2 测试步骤 | 第47-48页 |
3.3 屏蔽服基于场的SE与基于SAR的SE的测试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3.4 填充材料对屏蔽效能影响的进一步分析 | 第52-53页 |
3.5 受试部位对屏蔽效能的影响分析 | 第53-59页 |
3.5.1 扩大范围进行仿真 | 第53-54页 |
3.5.2 结果与受试部位屏蔽效能影响分析 | 第54-57页 |
3.5.3 从暴露限值角度分析不同受试部位 | 第57-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护目镜屏蔽效能测试方法研究 | 第60-69页 |
4.1 护目镜及其使用状态介绍 | 第60-62页 |
4.1.1 护目镜简介 | 第60-61页 |
4.1.2 护目镜使用状态分析 | 第61-62页 |
4.2 护目镜屏蔽效能测试方法 | 第62-63页 |
4.2.1 护目镜屏蔽效能测试的特点 | 第62页 |
4.2.2 测试布置 | 第62-63页 |
4.2.3 测试步骤 | 第63页 |
4.3 护目镜屏蔽效能测试影响因素分析 | 第63-68页 |
4.3.1 护目镜测试仿真 | 第64-65页 |
4.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5-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2页 |
5.1 总结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