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就业社团参与对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大学就业社团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第10-12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第12-14页
        一、理论意义第12页
        二、实践意义第12页
        三、创新之处第12-14页
    第三节 结构安排第14-1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5-22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第15-17页
        一、研究生就业社团第15-16页
        二、就业能力第16-17页
    第二节 研究生就业社团与研究生就业能力关系的现有研究第17-21页
        一、研究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研究第17-19页
        二、研究生社团作用的研究第19-20页
        三、就业社团与就业能力关系的研究第20-21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22-28页
    第一节 理论分析模型第22页
    第二节 实习渠道拓宽和就业能力的关系第22-24页
    第三节 求职心理和就业能力的关系第24-25页
        一、内在动机第24页
        二、榜样作用第24-25页
        三、归属感第25页
    第四节 个人素质与能力提升和就业能力的关系第25-28页
        一、求职技能第25-26页
        二、求职准备意识第26-27页
        三、通用能力第27-28页
第四章 研究设计第28-38页
    第一节 问卷设计和调查对象第31-36页
        一、变量设计第31-35页
        二、问卷信度第35-36页
        三、问卷调查对象第36页
    第二节 访谈对象和访谈提纲第36-38页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验证第38-55页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第38-42页
        一、对于全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第38-40页
        二、对于参与社团成员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第40-42页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第42-43页
    第三节 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第43-50页
        一、是否参加就业社团的就业能力差异分析第43-44页
        二、不同性别、专业的社团参与者心理因素和个人能力素质差异分析第44-45页
        三、不同参与程度的社团成员心理因素和个人能力素质差异分析第45-50页
    第四节 层次回归分析第50-53页
    第五节 实证结论第53-55页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第55-60页
    第一节 结论第55-57页
    第二节 完善研究生就业社团的建议第57-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附录第67-72页
    附录A 问卷第67-71页
    附录B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体化小型氟盐冷却高温堆自然循环研究
下一篇:质子治疗中扫描照射的模拟计算及并行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