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1.1 选题背景及题目来源 | 第9页 |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9-11页 |
|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1.4 主要成果 | 第11-13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3-23页 |
| 2.1 地层 | 第13-17页 |
| 2.1.1 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群(T3R) | 第13-15页 |
| 2.1.2 侏罗系木嘎岗日岩群(JM) | 第15页 |
| 2.1.3 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沙木罗组(J3K1s) | 第15-16页 |
| 2.1.4 下白垩统去申拉组火山岩(K1q) | 第16页 |
| 2.1.5 古近系牛堡组(E1-2n) | 第16-17页 |
| 2.1.6 第四系(Q) | 第17页 |
| 2.2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7-22页 |
| 2.2.1 构造单元划分 | 第17-20页 |
| 2.2.2 区域演化历史 | 第20-22页 |
| 2.3 岩浆岩分布特征 | 第22-23页 |
| 2.3.1 中酸性侵入岩 | 第22页 |
| 2.3.2 中-基性火山岩 | 第22-23页 |
| 第3章 中酸性侵入岩特征 | 第23-43页 |
| 3.1 岩体分布与岩石学特征 | 第23-25页 |
| 3.1.1 缝合带内中酸性侵入岩 | 第23-24页 |
| 3.1.2 盐湖复式岩体的中酸性侵入岩 | 第24-25页 |
| 3.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25-35页 |
| 3.2.1 主量元素 | 第26-33页 |
| 3.2.2 微量元素 | 第33-34页 |
| 3.2.3 稀土元素 | 第34-35页 |
| 3.3 锆石U-Pb测年 | 第35-43页 |
| 3.3.1 缝合带内中酸性侵入岩U-Pb测年 | 第35-40页 |
| 3.3.2 盐湖复式岩体的U-Pb年代学 | 第40-43页 |
| 第4章 中基性火山岩特征 | 第43-51页 |
| 4.1 岩石及岩相学特征 | 第43-44页 |
| 4.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44-49页 |
| 4.2.1 主量元素 | 第44-47页 |
| 4.2.2 微量元素特征 | 第47-48页 |
| 4.2.3 稀土元素特征 | 第48-49页 |
| 4.3 去申拉组同位素测年 | 第49-51页 |
| 第5章 岩浆岩成因及构造环境分析 | 第51-56页 |
| 5.1 中酸性侵入岩的岩石成因及造环境分析 | 第51-54页 |
| 5.1.1 构造环境分析 | 第51-52页 |
| 5.1.2 岩石成因 | 第52-54页 |
| 5.2 中基性火山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分析 | 第54-56页 |
| 第6章 岩浆活动构造意义探讨 | 第56-58页 |
| 6.1 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俯冲方向 | 第56页 |
| 6.2 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盆俯冲时间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4-65页 |
| 图版说明 | 第65-67页 |
| 图版Ⅰ | 第67-71页 |
| 图版Ⅱ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