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网络餐饮服务业的特点及监管现状 | 第15-32页 |
2.1 网络餐饮服务业的特点 | 第15-18页 |
2.1.1 商家和消费者的即时互动性 | 第15-16页 |
2.1.2 网络市场规模扩大的迅速性 | 第16-17页 |
2.1.3 政府监管的困难性 | 第17-18页 |
2.2 大连金州新区网络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情况调查 | 第18-23页 |
2.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18-19页 |
2.2.2 调查对象 | 第19页 |
2.2.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19-23页 |
2.3 大连金州新区网络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问题 | 第23-28页 |
2.3.1 大连金州新区网络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 第23-26页 |
2.3.2 大连金州新区网络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2.4 问题成因分析 | 第28-32页 |
2.4.1 监管对象的特殊性 | 第28-29页 |
2.4.2 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29-30页 |
2.4.3 监管机构设置不完善 | 第30-31页 |
2.4.4 售后维权机制不健全 | 第31-32页 |
3 大连金州新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方案设计 | 第32-44页 |
3.1 理论依据 | 第32-34页 |
3.1.1 市场失灵理论 | 第32-33页 |
3.1.2 公共利益理论 | 第33-34页 |
3.2 经验借鉴 | 第34-36页 |
3.2.1 国外经验 | 第34-35页 |
3.2.2 国内经验 | 第35-36页 |
3.3 方案设计 | 第36-41页 |
3.3.1 监管改进方案的目标 | 第36-37页 |
3.3.2 监管改进方案的原则 | 第37-38页 |
3.3.3 监管改进方案的总体思路与内容 | 第38-41页 |
3.4 可行性分析 | 第41-44页 |
3.4.1 政策支持分析 | 第41-42页 |
3.4.2 社会需求分析 | 第42页 |
3.4.3 实施效果预测 | 第42-44页 |
4 强化大连金州新区网络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44-52页 |
4.1 完善地方性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 第44-46页 |
4.1.1 加快完善金州新区网络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法规步伐 | 第44-45页 |
4.1.2 完善金州新区网络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手段 | 第45页 |
4.1.3 建立金州新区网络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 第45-46页 |
4.2 建立健全监管机构 | 第46-47页 |
4.2.1 调整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 第46页 |
4.2.2 建立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技术部门 | 第46-47页 |
4.3 规范网络餐饮单位经营 | 第47-50页 |
4.3.1 严把网络餐饮单位资质审查 | 第47-48页 |
4.3.2 监督经营食品来源 | 第48页 |
4.3.3 规范加工配送行为 | 第48页 |
4.3.4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 第48-49页 |
4.3.5 保证举报途径畅通 | 第49页 |
4.3.6 规范网络餐饮单位退网程序 | 第49页 |
4.3.7 加强行业自律 | 第49-50页 |
4.4 完善第三方平台服务 | 第50-52页 |
4.4.1 重塑信用评价体系 | 第50-51页 |
4.4.2 提高第三方平台售后服务水平 | 第51页 |
4.4.3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A 大连金州新区网络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情况调查问卷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