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临床研究 | 第10-18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10-13页 |
| (一)病例来源 | 第10页 |
| (二)诊断标准 | 第10-13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一)分组和治疗方法 | 第13-14页 |
| (二)疗效观察方法 | 第14页 |
| (三)观测指标及方法 | 第14页 |
| (四)疗效判定 | 第14-15页 |
| (五)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15页 |
| 三、结果 | 第15-18页 |
| (一)临床疗效比较 | 第15页 |
| (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15-16页 |
| (三)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16页 |
| (四)单项症状改善对比 | 第16-17页 |
| (五)治疗后E2、骨密度、N-MID及BALP检测结果比较 | 第17页 |
| (六)安全指标及药物副作用监测 | 第17-18页 |
| 讨论 | 第18-27页 |
| 一、中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8-20页 |
| (一)对妇女绝经的中医认识 | 第18页 |
| (二)绝经后骨质疏松常见病因病机 | 第18-20页 |
| 二、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 | 第20-21页 |
| 三、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治则治法的确立 | 第21页 |
| 四、补肾生骨颗粒方解 | 第21-23页 |
| (一)方药组成 | 第21-22页 |
| (二)方义分析 | 第22-23页 |
| 五、补肾生骨颗粒临床疗效评价、对骨密度影响及对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作用 | 第23-26页 |
| (一)临床疗效评价 | 第23页 |
| (二)中医证候积分与疗效评价 | 第23页 |
| (三)单项症状分析 | 第23-24页 |
| (四)补肾生骨颗粒对骨密度的影响 | 第24页 |
| (五)补肾生骨颗粒对E2的影响 | 第24页 |
| (六)补肾生骨颗粒对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作用 | 第24-26页 |
| 六、安全性分析 | 第26-27页 |
| 结语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 综述 | 第3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