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近代建筑外立面装饰柱形态与特征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哈尔滨近代建筑装饰柱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 第15-23页 |
2.1 哈尔滨近代建筑的形成与范围界定 | 第15-18页 |
2.1.1 哈尔滨近代建筑的形成时间界定 | 第15-16页 |
2.1.2 哈尔滨近代建筑的风格界定 | 第16-18页 |
2.2 哈尔滨近代建筑装饰柱概述 | 第18-21页 |
2.2.1 装饰柱的概念 | 第18页 |
2.2.2 建筑柱式起源简述 | 第18页 |
2.2.3 哈尔滨近代建筑装饰柱的主要类型 | 第18-21页 |
2.3 哈尔滨近代建筑装饰柱形态的影响因素 | 第21页 |
2.3.1 建筑风格的引导 | 第21页 |
2.3.2 地理环境的制约 | 第21页 |
2.3.3 人文历史的渗透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3 哈尔滨近代建筑外立面装饰柱的形态 | 第23-41页 |
3.1 装饰柱的种类形态 | 第23-25页 |
3.1.1 廊柱 | 第23页 |
3.1.2 壁柱 | 第23-24页 |
3.1.3 倚柱 | 第24页 |
3.1.4 窗柱 | 第24-25页 |
3.2 装饰柱的柱式形态 | 第25-27页 |
3.2.1 圆柱形 | 第25-26页 |
3.2.2 矩形柱 | 第26-27页 |
3.2.3 复合型柱 | 第27页 |
3.3 装饰柱的秩序形态 | 第27-30页 |
3.3.1 单列柱列 | 第28-29页 |
3.3.2 列柱列 | 第29页 |
3.3.3 平行柱列 | 第29-30页 |
3.4 装饰柱的组合形态 | 第30-40页 |
3.4.1 柱与门 | 第30-32页 |
3.4.2 柱与窗 | 第32-36页 |
3.4.3 柱与墙面 | 第36-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哈尔滨近代建筑外立面装饰柱的特征 | 第41-59页 |
4.1 装饰柱的构成特征 | 第41-47页 |
4.1.1 材料元素 | 第41-42页 |
4.1.2 雕刻元素 | 第42-44页 |
4.1.3 纹样元素 | 第44-45页 |
4.1.4 色彩元素 | 第45-47页 |
4.2 装饰柱的审美特征 | 第47-50页 |
4.2.1 多样与统一 | 第47-49页 |
4.2.2 对称与均衡 | 第49页 |
4.2.3 节奏与韵律 | 第49-50页 |
4.3 装饰柱的载体特征 | 第50-56页 |
4.3.1 公共类建筑的装饰性 | 第51-52页 |
4.3.2 商业类建筑的装饰性 | 第52-54页 |
4.3.3 宗教类建筑的装饰性 | 第54-55页 |
4.3.4 居住类建筑的装饰性 | 第55-56页 |
4.4 装饰柱的文化特征 | 第56-57页 |
4.4.1 承扬中西文化 | 第56-57页 |
4.4.2 体现地域人怀 | 第57页 |
4.4.3 彰显多元统一 | 第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