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章 麦克卢汉被接受的学术语境 | 第13-21页 |
第一节 麦克卢汉被接受的原因 | 第13-16页 |
第二节 麦克卢汉被接受呈现出的特点 | 第16-21页 |
第二章 麦克卢汉在中国的学术形象 | 第21-28页 |
第一节 麦克卢汉在中国的理论形象解读 | 第21-25页 |
第二节 麦克卢汉理论形象产生变迁的原因 | 第25-28页 |
第三章 麦克卢汉对中国的影响 | 第28-36页 |
第一节 麦克卢汉对中国传播学的影响 | 第28-30页 |
第二节 麦克卢汉的接受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影响 | 第30-32页 |
第三节 麦克卢汉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 第32-36页 |
结束语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