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 第13-16页 |
1.2.1 需求分类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救援需求量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创新点及预期成果 | 第16-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创新点及预期成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应急需求的特点、供给原则及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19-24页 |
2.1 地震应急需求的特点 | 第19-20页 |
2.2 应急供给的原则 | 第20页 |
2.3 本文所选取的地震应急需求研究对象 | 第20-22页 |
2.3.1 地震应急的人力需求 | 第20-22页 |
2.3.2 地震应急的物资需求 | 第22页 |
2.4 确定研究对象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地震应急需求量的研究 | 第24-43页 |
3.1 地震应急需求量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3.2 地震应急需求量理论模型的影响因素 | 第25-28页 |
3.2.1 国内生产总值系数 | 第26页 |
3.2.2 应急救援季节系数 | 第26-27页 |
3.2.3 体力系数 | 第27页 |
3.2.4 地区系数 | 第27-28页 |
3.3 地震应急需求量理论模型 | 第28页 |
3.4 以帐篷为例的历史地震拟合曲线 | 第28-34页 |
3.5 拟合效果的比较 | 第34-36页 |
3.6 棉被、棉衣、救援队伍、医疗队伍逻辑曲线 | 第36-43页 |
3.6.1 棉被的逻辑曲线数据及结果 | 第36-38页 |
3.6.2 棉衣的逻辑曲线数据及结果 | 第38-39页 |
3.6.3 救援队伍的逻辑曲线数据及结果 | 第39-40页 |
3.6.4 医疗队伍的逻辑曲线数据及结果 | 第40-42页 |
3.6.5 水的需求量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研究区选取及灾害损失评估 | 第43-55页 |
4.1 选取德宏傣族自治州为研究区的原因 | 第43页 |
4.2 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对应急救援需求量研究的意义 | 第43-45页 |
4.3 研究区概况 | 第45-49页 |
4.3.1 自然条件 | 第45页 |
4.3.2 地形地貌特征 | 第45页 |
4.3.3 气候环境特征 | 第45-46页 |
4.3.4 人口数量及分布特征 | 第46-47页 |
4.3.5 经济特点和交通状况 | 第47-48页 |
4.3.6 选取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点 | 第48-49页 |
4.4 现场考察建筑物特点 | 第49-51页 |
4.5 软件理论计算结果评估 | 第51-55页 |
4.5.1 软件评估原理 | 第51页 |
4.5.2 影响场及灾害损失评估 | 第51-53页 |
4.5.3 通过现场考察进行评估结果修正 | 第53-54页 |
4.5.4 德宏州傣族自治州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结果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研究区地震灾害应急需求量分析 | 第55-62页 |
5.1 应急需求分析流程 | 第55页 |
5.2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影响系数的计算 | 第55-60页 |
5.2.1 国内生产总值系数 | 第56-57页 |
5.2.2 德宏州傣族自治州应急救援季节系数 | 第57页 |
5.2.3 德宏州傣族自治州应急救援体力系数 | 第57-58页 |
5.2.4 德宏州景颇族自治州地区系数 | 第58-60页 |
5.3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应急需求量分析 | 第60-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5页 |
6.1 总结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