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古典诗用韻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壹 傅山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一、生平交游 | 第10页 |
二、书法 | 第10-12页 |
三、绘画 | 第12-13页 |
四、学术思想 | 第13-14页 |
五、文学 | 第14-16页 |
贰 傅古用韻特点 | 第16-28页 |
一、傅古用韻与诗韻的关系 | 第16-20页 |
(一) 上平声 | 第16-17页 |
(二) 下平馨 | 第17-18页 |
(三) 上声 | 第18-19页 |
(四) 去声 | 第19-20页 |
(五) 入声 | 第20页 |
二、同字为韻 | 第20-21页 |
三、虚词为韻 | 第21-22页 |
四、韻脚用字频率统计 | 第22-23页 |
五、韻例 | 第23-28页 |
(一) 以韻段为单位的韻例 | 第23-26页 |
(二) 以诗句为单位的韻例 | 第26-28页 |
叁 傅古合韻原因探析 | 第28-47页 |
一、同调合韻 | 第28-39页 |
(一) 仿古 | 第28-32页 |
(二) 实际语音影乡 | 第32-37页 |
(三) 押韻标準交叉使用 | 第37-38页 |
(四) 选取不别义又读入韻 | 第38-39页 |
(五) 个别言前辙字押入人辰辙 | 第39页 |
二、異调合韻 | 第39-47页 |
(一) 濁上变去造成的異调合韻 | 第40-42页 |
(二) 以谐声古读入韻造成的異调合韻 | 第42-43页 |
(三) 由四声别义造成的異调合韻 | 第43-44页 |
(四) 上去異调合韻 | 第44-45页 |
(五) 山西方言造成的異调合韻 | 第45-46页 |
(六) 其他情况 | 第46-47页 |
肆 傅山古体诗韻谱 | 第47-69页 |
一、上平声韻字 | 第47-48页 |
二、上平声韻谱 | 第48-52页 |
三、下平声韻字 | 第52-54页 |
四、下平声韻谱 | 第54-56页 |
五、上声韻字 | 第56-58页 |
六、上声韻谱 | 第58-61页 |
七、去声韻字 | 第61-63页 |
八、去声韻谱 | 第63-65页 |
九、入声韻字 | 第65-67页 |
十、入声韻谱 | 第67-69页 |
伍 傅山诗韻读 | 第69-119页 |
参攷文献 | 第119-12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1-122页 |
后记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