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6页 |
1.1 选题由来与研究问题 | 第11-12页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合评述 | 第12-21页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2.2 使用者行为理论与行为空间研究 | 第14-16页 |
1.2.3 相关学科对于园林博览园行为空间使用者行为研究的进展 | 第16-21页 |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21-24页 |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4.2 研究框架图 | 第25-26页 |
2 武汉园博园概况 | 第26-42页 |
2.1 武汉园博园现状概况 | 第26-33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7-28页 |
2.1.2 自然条件及人文 | 第28-31页 |
2.1.3 交通分析 | 第31-32页 |
2.1.4 用地分析 | 第32-33页 |
2.2 武汉园博园的规划设计概述 | 第33-41页 |
2.2.1 设计理念与原则 | 第33-34页 |
2.2.2 总体设计 | 第34-41页 |
2.3 小结 | 第41-42页 |
3 武汉园博会园荆山楚水景区行为空间实证研究 | 第42-96页 |
3.1 武汉园博园荆山楚水景区规划设计概述 | 第42-44页 |
3.1.1 荆山楚水景区简介 | 第42-44页 |
3.2 武汉园博园荆山楚水景区使用者行为调查 | 第44-65页 |
3.2.1 调查概述 | 第44页 |
3.2.2 荆山楚水景区实地观察分析 | 第44-48页 |
3.2.3 荆山楚水景区行为注记分析 | 第48-55页 |
3.2.4 使用者问卷调查分析 | 第55-65页 |
3.3 调查分析总结 | 第65-94页 |
3.3.1 使用者分析 | 第65-69页 |
3.3.2 使用者与空间关联性分析 | 第69-94页 |
3.4 小结 | 第94-96页 |
4 案例分析 | 第96-111页 |
4.1 重庆园博园 | 第96-97页 |
4.1.1 项目概况 | 第96页 |
4.1.2 项目特色 | 第96-97页 |
4.1.3 借鉴意义 | 第97页 |
4.2 北京园博园 | 第97-101页 |
4.2.1 项目概况 | 第97-99页 |
4.2.2 项目特色 | 第99-100页 |
4.2.3 借鉴意义 | 第100-101页 |
4.3 台北国家花卉博览会 | 第101-102页 |
4.3.1 项目概况 | 第101-102页 |
4.3.2 项目特色 | 第102页 |
4.3.3 借鉴意义 | 第102页 |
4.4 2011年西安世园会 | 第102-105页 |
4.4.1 项目概况 | 第102-103页 |
4.4.2 项目特色 | 第103-105页 |
4.4.3 借鉴意义 | 第105页 |
4.5 切尔西花展 | 第105-111页 |
4.5.1 项目概况 | 第105-107页 |
4.5.2 项目特色 | 第107-109页 |
4.5.3 借鉴意义 | 第109-111页 |
5 武汉园博园荆山楚水景区行为空间优化 | 第111-142页 |
5.1 优化设计指导思想 | 第111页 |
5.1.1 优化依据 | 第111页 |
5.1.2 优化定位 | 第111页 |
5.1.3 优化策略 | 第111页 |
5.2 优化设计总体构思 | 第111-114页 |
5.2.1 优化设计理念 | 第111-112页 |
5.2.2 优化设计目标 | 第112页 |
5.2.3 优化设计原则 | 第112-113页 |
5.2.4 优化设计方法 | 第113-114页 |
5.3 优化方案设计 | 第114-141页 |
5.3.1 行为空间总体优化 | 第114-116页 |
5.3.2 行为空间优化设计 | 第116-141页 |
5.4 小结 | 第141-14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42-145页 |
6.1 结论 | 第142-143页 |
6.2 讨论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49页 |
附录一 | 第149-152页 |
附录二 插图查表目录 | 第152-159页 |
致谢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