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来源 | 第1-3页 |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写词(Abbreviation) | 第7-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苜蓿的基本概述 | 第10-11页 |
·苜蓿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苜蓿产业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国外苜蓿产业的研究进展 | 第12页 |
·国内苜蓿产业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苜蓿营养价值的分析和研究 | 第13-15页 |
·苜蓿营养价值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营养成分指标的选择 | 第14页 |
·影响苜蓿品质的因素 | 第14-15页 |
·苜蓿抗旱性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我国干旱的基本情况 | 第15页 |
·苜蓿在干旱条件下的生理生态特点 | 第15-16页 |
·抗旱性鉴定方法 | 第16页 |
·生理生化指标的抗旱性鉴定 | 第16-18页 |
·苜蓿抗旱性综合评价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4 个苜蓿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域营养价值比较研究 | 第21-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试验地自然概况 | 第21页 |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试验设计 | 第22页 |
·研究内容及测试方法 | 第22-25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25页 |
·结果分析 | 第25-34页 |
·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生育时期苜蓿粗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25-27页 |
·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生育时期苜蓿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变化 | 第27-29页 |
·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生育时期苜蓿粗脂肪含量的变化 | 第29-30页 |
·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生育时期苜蓿粗灰分含量的变化 | 第30-32页 |
·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生育时期苜蓿P 含量的变化 | 第32-33页 |
·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生育时期苜蓿Ca 含量的变化 | 第33-34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34-37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4 个苜蓿品种抗旱生理适应性研究 | 第37-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37页 |
·试验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37-39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39页 |
·结果分析 | 第39-49页 |
·干旱胁迫对苜蓿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39-41页 |
·干旱胁迫对苜蓿苗期株高的影响 | 第39-40页 |
·干旱胁迫对苜蓿苗期叶片叶长和叶宽的影响 | 第40页 |
·干旱胁迫对苜蓿苗期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Chl)的影响 | 第40-41页 |
·干旱胁迫对苜蓿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41-49页 |
·干旱胁迫对苜蓿苗期RWC 的影响 | 第41-42页 |
·干旱胁迫对苗期苜蓿Pro 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干旱胁迫对苗期苜蓿MDA 含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干旱胁迫对苗期苜蓿同TSS 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干旱胁迫对苗期苜蓿SOD 活性的影响 | 第46-48页 |
·4 个苜蓿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 | 第48-4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9-52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介 | 第60-61页 |
导师简介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