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论文--存贮器论文

DDR4误码率眼图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0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6-17页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 论文的结构框架第18-20页
第二章 DDR4 SDRAM综述第20-32页
    2.1 DDRx SDRAM发展史第20-21页
    2.2 DDR4 SDRAM的特点第21-24页
        2.2.1 伪漏极开路逻辑电平第21-22页
        2.2.2 DBI编码第22页
        2.2.3 DDR4的参考电压第22-24页
    2.3 信号完整性问题对DDR4系统的影响第24-32页
        2.3.1 信号完整性问题概述第24-26页
        2.3.2 DDR4系统性能的表征第26-32页
第三章 高速互连系统分析第32-44页
    3.1 高速信令基础第32-34页
        3.1.1 通道(Channel)第32页
        3.1.2 发送器(Transmitter)第32-33页
        3.1.3 接收器(Receiver)第33-34页
    3.2 电源噪声引起的抖动第34-36页
    3.3 接收端抖动建模方法第36-38页
        3.3.1 接收器采样分布建模第36-37页
        3.3.2 分段式建模第37-38页
        3.3.3 等效电压噪声第38页
    3.4 高速链路通道仿真技术研究第38-44页
        3.4.1 传统的快速时域分析方法第38-40页
        3.4.2 通道最坏眼图技术第40-41页
        3.4.3 SBR法求误码率眼图第41-44页
第四章 基于DER法的误码率眼图技术分析第44-60页
    4.1 DDR4十线模型与算法理论基础第44-46页
        4.1.1 DDR4十线模型第44-45页
        4.1.2 数学理论基础第45-46页
    4.2 DER算法的公式化表征第46-48页
    4.3 DER算法详述第48-55页
        4.3.1 提取.tr0文件数据第48-50页
        4.3.2 基于DER格子法求解概率眼第50-53页
        4.3.3 从概率眼过渡到误码率眼图第53-55页
    4.4 完整的通道误码率眼图的求解(Pre-aperture eye)第55-60页
        4.4.1 眼图左半边第55-57页
        4.4.2 眼图右半边第57-60页
第五章 BER_Tools软件综述第60-74页
    5.1 软件开发环境第60页
    5.2 软件开发流程第60-67页
        5.2.1 DDR4的四种工作模式及数据率分析第62页
        5.2.2 软件输入设置第62-63页
        5.2.3 接收端模块设计(RX-aperture)第63-65页
        5.2.4 通道与RX端结合(Post-aperture eye)第65-66页
        5.2.5 接收端眼模(Eye Mask)第66-67页
    5.3 GUI界面展示与功能描述第67-69页
    5.4 MATLAB仿真与测试第69-7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2页
作者简介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宽带稀布子阵列的综合研究
下一篇:全覆膜平作与沟播谷子抗旱增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