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8页 |
1.1 引言 | 第17-18页 |
1.2 牡丹多酚的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1.2.1 牡丹花多酚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2.2 牡丹皮多酚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2.3 牡丹籽多酚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2.4 牡丹籽粕的研究进展 | 第20页 |
1.2.5 牡丹多酚的提取方法 | 第20-21页 |
1.2.6 牡丹多酚的分离纯化 | 第21-22页 |
1.2.7 牡丹多酚的生物活性 | 第22-23页 |
1.3 牡丹籽油的研究概况 | 第23-24页 |
1.4 白藜芦醇的概述 | 第24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1.6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第25页 |
1.7 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25-28页 |
1.7.1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7.2 创新点 | 第26页 |
1.7.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牡丹籽油化学成分研究 | 第28-39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试验部分 | 第28-30页 |
2.2.1 试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 第28-29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8页 |
2.3.1 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 | 第30-31页 |
2.3.2 牡丹籽油的成分组成 | 第31-35页 |
2.3.3 牡丹籽压榨油(PSO-1)轻、重馏分的成分 | 第35-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油牡丹籽壳多酚的提取工艺 | 第39-53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试验部分 | 第39-43页 |
3.2.1 试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 第39-40页 |
3.2.2 试验方法 | 第40-4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3-52页 |
3.3.1 油牡丹籽壳活性物含量 | 第43-44页 |
3.3.2 油牡丹籽壳多酚提取单因素影响 | 第44-47页 |
3.3.3 多酚提取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 | 第47-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大孔树脂纯化油牡丹籽壳多酚工艺 | 第53-66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试验部分 | 第53-58页 |
4.2.1 试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 第53-54页 |
4.2.2 试验方法 | 第54-5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8-65页 |
4.3.1 油牡丹籽壳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58页 |
4.3.2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与解吸性能 | 第58-59页 |
4.3.3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动力学试验 | 第59-60页 |
4.3.4 X-5 大孔树脂纯化油牡丹籽壳多酚条件优化 | 第60-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牡丹籽壳不同萃取部位HPLC特征及热稳性研究 | 第66-83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试验部分 | 第66-69页 |
5.2.1 试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 第66-67页 |
5.2.2 试验方法 | 第67-69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9-81页 |
5.3.1 油牡丹籽壳提取物及萃取部位多酚比较 | 第69-70页 |
5.3.2 油牡丹籽壳的提取物(F_0、F_2、F_3和F_4)多酚HPLC比较 | 第70-78页 |
5.3.3 油牡丹籽壳提取物及萃取部位的热分析 | 第78-79页 |
5.3.4 油牡丹籽壳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的热解行为 | 第79-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油牡丹籽壳白藜芦醇分离及结构表征 | 第83-91页 |
6.1 引言 | 第83-84页 |
6.2 试验部分 | 第84-85页 |
6.2.1 试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 第84页 |
6.2.2 试验方法 | 第84-85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85-90页 |
6.3.1 油牡丹籽壳白藜芦醇的定性分析 | 第85-86页 |
6.3.2 油牡丹籽壳白藜芦醇HPLC分析 | 第86-87页 |
6.3.3 油牡丹籽壳白藜芦醇结构鉴定 | 第87-9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七章 油牡丹籽壳提取物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 第91-98页 |
7.1 引言 | 第91页 |
7.2 试验部分 | 第91-94页 |
7.2.1 试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 第91-92页 |
7.2.2 试验方法 | 第92-94页 |
7.3 结果与分析 | 第94-97页 |
7.3.1 油牡丹籽壳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 | 第94-95页 |
7.3.2 油牡丹籽壳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 | 第95-96页 |
7.3.3 油牡丹籽壳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 第96-97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8.1 结论 | 第98-99页 |
8.2 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9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