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3 无锡现代园林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概念释义和界定 | 第18-22页 |
1.4.1“园林”概念的演变 | 第18-21页 |
1.4.2 中国现代园林界定 | 第21-22页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22-2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无锡现代园林概述 | 第24-45页 |
2.1 无锡现代园林的发展历程 | 第24-31页 |
2.1.1 新中国成立后无锡园林的恢复性兴建(1949-1966) | 第25-26页 |
2.1.2 文革时期无锡园林的破坏(1966-1978) | 第26页 |
2.1.3 改革开放后无锡园林的兴建高潮(1978-1999) | 第26-29页 |
2.1.4 和平时期无锡园林的稳步发展(1999-2014) | 第29-31页 |
2.2 无锡现代园林的造园基础 | 第31-41页 |
2.2.1 山水环境优越 | 第31-38页 |
2.2.2 气候植被适宜 | 第38-39页 |
2.2.3 园林文化传承 | 第39-41页 |
2.3 无锡现代园林的主导因素 | 第41-44页 |
2.3.1 政策引导方向 | 第41-42页 |
2.3.2 区位经济优势 | 第42-43页 |
2.3.3 西方理念影响 | 第43-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无锡现代园林的调查 | 第45-67页 |
3.1 无锡现代园林的分布 | 第45-47页 |
3.2 无锡现代园林的分类 | 第47-49页 |
3.3 无锡现代园林的类型 | 第49-66页 |
3.3.1 综合性公园 | 第49-52页 |
3.3.2 植物专类园 | 第52-57页 |
3.3.3 生态公园 | 第57-60页 |
3.3.4 主题文化公园 | 第60-64页 |
3.3.5 遗址公园 | 第64-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无锡现代园林设计特色分析 | 第67-88页 |
4.1 园林择址和场地设计 | 第67-76页 |
4.1.1 依托自然山水环境的场地设计特色 | 第68-71页 |
4.1.2 巧借文化名胜遗迹的场地设计特色 | 第71-73页 |
4.1.3 强调人工改造的场地设计特色 | 第73-76页 |
4.2 园林规划和布局形式 | 第76-81页 |
4.2.1 整体规划为主——景题分区 | 第77-79页 |
4.2.2 推敲细节为主——园中园 | 第79-81页 |
4.3 设计要素和景象构成 | 第81-86页 |
4.3.1 建筑组合和空间序列 | 第82-84页 |
4.3.2 植物配置与空间调和 | 第84-85页 |
4.3.3 园路设计与空间导引 | 第85页 |
4.3.4 水体设计和空间聚合 | 第85-86页 |
4.4 园林营造和意境表达 | 第86-8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无锡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 第88-93页 |
5.1 私园公有化,修复扩建形成风景区 | 第88-89页 |
5.2 城市公园兴起,融合“现代”与“传统” | 第89-91页 |
5.3 发扬地方特色,兴建植物专类精品园 | 第91页 |
5.4 构建山水城市,拓展园林生态化理念 | 第91-9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93-9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附录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0-101页 |
附录B 图表索引 | 第101-104页 |
附录C 无锡现代园林建设事件表 | 第104-107页 |
附录D 无锡现代园林汇总表 | 第107-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