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21页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0.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0.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3-15页 |
0.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0.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0.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0.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8页 |
0.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0.3.1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18-19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0.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0.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0页 |
0.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1 我国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概述 | 第21-29页 |
1.1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概念 | 第21-23页 |
1.1.1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概念 | 第21-22页 |
1.1.2 我国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与传统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关系 | 第22-23页 |
1.2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特点 | 第23-25页 |
1.2.1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优点 | 第23页 |
1.2.2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缺点 | 第23-25页 |
1.3 研究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必要性 | 第25-29页 |
1.3.1 从国家的角度出发 | 第26页 |
1.3.2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出发 | 第26-27页 |
1.3.3 从农户的角度出发 | 第27-29页 |
2 国外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 第29-35页 |
2.1 印度的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2.1.1 印度天气指数保险的开展情况 | 第29-30页 |
2.1.2 印度天气指数保险的运作模式 | 第30-31页 |
2.1.3 印度天气指数保险的实施效果 | 第31页 |
2.2 墨西哥的发展现状 | 第31-32页 |
2.3 埃塞俄比亚的发展现状 | 第32-33页 |
2.4 国外发展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对我国的借鉴 | 第33-35页 |
2.4.1 政府政策支持与组织保障 | 第33页 |
2.4.2 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参与 | 第33-34页 |
2.4.3 信贷与保险一体化 | 第34-35页 |
3 我国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发展现状 | 第35-44页 |
3.1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及影响地区 | 第35-36页 |
3.2 我国农业气象指数保险试点项目分析 | 第36-41页 |
3.2.1 安徽省水稻种植天气指数保险案例分析 | 第36-38页 |
3.2.2 浙江省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案例分析 | 第38-39页 |
3.2.3 山西省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保险案例分析 | 第39-41页 |
3.3 我国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 第41-44页 |
3.3.1 气象及损失数据的收集难 | 第41-42页 |
3.3.2 基差风险难以避免 | 第42页 |
3.3.3 销售渠道薄弱 | 第42-44页 |
4 我国发展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建议措施 | 第44-51页 |
4.1 加快建立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发展政策 | 第44-46页 |
4.1.1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试点项目的推广 | 第44-45页 |
4.1.2 建立严格的法律和监管体系 | 第45页 |
4.1.3 发挥再保险的作用 | 第45-46页 |
4.2 加大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 | 第46-47页 |
4.2.1 中央财政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 第46页 |
4.2.2 中央财政给予气象观测基础设施完善支持 | 第46-47页 |
4.3 加速促进产品定价方式的完善 | 第47-48页 |
4.3.1 科学评估市场需求 | 第47页 |
4.3.2 科学确定气象指数 | 第47-48页 |
4.3.3 合理确定赔付依据 | 第48页 |
4.3.4 合理进行产品定价 | 第48页 |
4.4 加强扩大宣传力度并拓宽销售渠道 | 第48-51页 |
4.4.1 加强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第49页 |
4.4.2 直销模式销售渠道 | 第49-50页 |
4.4.3 银保模式销售渠道 | 第50-51页 |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51-5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