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从电视娱乐节目看电视媒介的道德责任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来源第11-12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20页
        1.3.1 国外关于媒介责任的规范理论第14-17页
        1.3.2 国内关于媒介责任的研究第17-18页
        1.3.3 国内关于电视娱乐节目道德问题的研究第18-20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1 研究思路第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第2章 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及其流变的动因第21-33页
    2.1 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的四阶段概述第21-25页
        2.1.1“综艺类”娱乐节目阶段第22-23页
        2.1.2“游戏类”娱乐节目阶段第23页
        2.1.3“益智博彩类”娱乐节目阶段第23-24页
        2.1.4“真人秀”娱乐节目阶段第24-25页
    2.2 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流变的特点第25-27页
    2.3 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产生和发展的动因第27-33页
        2.3.1 经济转型是电视娱乐节目产生和流变的根本驱动力第28-29页
        2.3.2 全球化是电视娱乐嬗变的有利条件第29-30页
        2.3.3 科技的迅猛发展是电视娱乐嬗变的物质支撑第30-33页
第3章 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特征及其道德失范第33-43页
    3.1 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特征解析第33-35页
        3.1.1 商业化第33-34页
        3.1.2 平民化第34-35页
    3.2 当前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道德失范的表现第35-40页
        3.2.1 电视娱乐节目媚俗风盛行第36-38页
        3.2.2 电视娱乐节目审丑风蔓延第38-39页
        3.2.3 节目价值导向偏离第39-40页
    3.3 电视娱乐节目道德失范的成因第40-43页
        3.3.1 电视媒体的商业动机第40-41页
        3.3.2 电视娱乐节目受众的地位和心理需求第41-43页
第4章 电视媒介的双重属性及其道德责任分析第43-49页
    4.1 电视媒介的双重属性第43-45页
        4.1.1 电视媒介的商业属性第43-45页
        4.1.2 电视媒介的公共属性第45页
    4.2 电视媒介的道德责任第45-49页
        4.2.1 电视媒介的责任伦理包含公共性和公益性第45-46页
        4.2.2 公共性要求电视娱乐节目承担引导公众向善和审美的责任第46-47页
        4.2.3 电视媒介的道德责任感易缺失第47-49页
第5章 我国媒介道德责任的实现机制第49-59页
    5.1 促进电视媒介及其从业者的自律第49-52页
        5.1.1 行业自律的实现机制第49-51页
        5.1.2 媒介从业者个体自律第51-52页
    5.2 加强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第52-54页
        5.2.1 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和理念第52-53页
        5.2.2 中国电视观众的媒介素养状况第53-54页
        5.2.3 国内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机制第54页
    5.3 改善政府对电视媒介的规制第54-59页
        5.3.1 当前政府的规制存在的问题第54-56页
        5.3.2 改善政府规制的措施第56-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3-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促进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原则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我国生态责任追究制度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