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低温物理学论文--超导电性论文

Ba1-xKxBiO3单晶的磁通动力学和磁通相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0页
    1.1 超导的发现及基本性质第10-11页
    1.2 磁通的基本介绍第11-15页
        1.2.1 磁通线的结构第11-12页
        1.2.2 涡旋饼第12-13页
        1.2.3 约瑟夫森磁通第13-15页
        1.2.4 磁通的观测第15页
    1.3 磁通钉扎第15-17页
        1.3.1 磁通钉扎的原理第15页
        1.3.2 磁通钉扎的类型第15-17页
    1.4 磁通动力学的经典模型第17-21页
        1.4.1 Bean临界态模型第17-19页
        1.4.2 Kim-Anderson模型第19-20页
        1.4.3 集体钉扎模型第20-21页
    1.5 BKBO材料的基本介绍第21-23页
        1.5.1 BKBO超导电性的发现第21页
        1.5.2 晶体结构和超导性质第21-22页
        1.5.3 BKBO单晶的生长方法第22-23页
    1.6 BKBO单晶磁通动力学研究现状第23-27页
        1.6.1 BKBO单晶的第二峰效应第23-25页
        1.6.2 BKBO单晶的磁通钉扎研究第25-27页
    参考文献第27-30页
第二章 Ba_(0.59)K_(0.47)BiO_(3+δ)单晶的磁通钉扎和磁通相变研究第30-46页
    2.1 研究背景介绍第30页
    2.2 样品的制备和表征第30-31页
    2.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31-41页
        2.3.1 超导转变和第二峰效应第31-32页
        2.3.2 处理数据的理论模型第32-34页
        2.3.3 磁化弛豫率和玻璃态指数第34-37页
        2.3.4 Maley方法计算激活能和玻璃态指数第37-38页
        2.3.5 高温下二级相变到一级相变的过渡第38-39页
        2.3.6 磁通相图和一般讨论第39-41页
    2.4 总结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第三章 NaFe_(0.96)Co_(0.03)Cu_(0.01)As单晶的磁通动力学研究第46-57页
    3.1 研究背景介绍第46页
    3.2 样品的制备和测量第46-47页
    3.3 结果分析和讨论第47-54页
        3.3.1 超导电性和临界电流第47-48页
        3.3.2 磁化弛豫率第48-51页
        3.3.3 玻璃指数和第二峰效应的解释第51-52页
        3.3.4 磁通钉扎机制第52-54页
    3.4 小结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第四章 全文总结第57-58页
发表论文第58-59页
致谢第59-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层卫生人员公共卫生服务技能混合式培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下一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和传播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