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综述一 阈下抑郁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 阈下抑郁的定义 | 第12页 |
2 阈下抑郁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12页 |
3 阈下抑郁的认知研究 | 第12-14页 |
3.1 认知理论 | 第12-13页 |
3.2 认知偏向 | 第13-14页 |
4 阈下抑郁的辨识方法 | 第14-15页 |
5 阈下抑郁的干预方法 | 第15-17页 |
5.1 心理干预方法 | 第15-16页 |
5.2 中医干预方法 | 第16页 |
5.3 情志相胜 | 第16-17页 |
综述二 情绪诱导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 情绪诱导的方法 | 第18页 |
3 情绪诱导效果评价 | 第18页 |
综述三 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概述 | 第18-20页 |
1 事件相关电位概述 | 第18-19页 |
2 事件相关电位的经典范式 | 第19页 |
2.1 Oddball范式 | 第19页 |
2.2 Go/Nogo范式 | 第19页 |
3 事件相关电位结果 | 第19页 |
4 ERP技术在阈下抑郁人群情绪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文献综述小结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8页 |
前言 | 第28-34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2 研究意义 | 第28页 |
3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4 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4.1 问卷调查法 | 第28-29页 |
4.2 实验研究法 | 第29-30页 |
4.3 访谈法 | 第30页 |
4.4 统计分析法 | 第30-31页 |
5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6 研究假设 | 第32-34页 |
6.1 喜情绪诱导能够改善阈下抑郁人群情绪状态 | 第32页 |
6.2 喜情绪诱导能够调节阈下抑郁被试的认知加工过程 | 第32页 |
6.3 喜情绪诱导能够使阈下抑郁被试的认知加工恢复正常状态 | 第32-34页 |
研究一 基于中医情志相胜理论的喜情绪诱导方案的初步构建 | 第34-40页 |
1 理论基础 | 第34-35页 |
1.1 从中医角度对阈下抑郁的认识 | 第34页 |
1.2 情志相胜理论概述 | 第34页 |
1.3 情绪诱导 | 第34-35页 |
2 被试来源 | 第35页 |
3 测量工具 | 第35-36页 |
3.1 基本信息调查表 | 第35页 |
3.2 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 | 第35页 |
3.3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 7项版(HAMD-17) | 第35页 |
3.4 视觉模拟评分(VAS) | 第35-36页 |
4 构建过程 | 第36-37页 |
4.1 实验材料准备 | 第36页 |
4.2 初步确定影片范围 | 第36页 |
4.3 选取电影片段 | 第36-37页 |
4.4 初步构建喜情绪诱导方案 | 第37页 |
5 被试筛选 | 第37-38页 |
5.1 筛选过程 | 第37-38页 |
5.2 筛选标准 | 第38页 |
5.3 筛选结果 | 第38页 |
6 预实验 | 第38-39页 |
6.1 预实验过程 | 第38页 |
6.2 预实验结果 | 第38-39页 |
7 讨论 | 第39-40页 |
7.1 关于情绪诱导材料及方案的讨论 | 第39页 |
7.2 方案修正 | 第39-40页 |
研究二 喜情绪诱导对阈下抑郁人群的负性认知调节 | 第40-74页 |
1 研究设计 | 第40-48页 |
1.1 被试选取 | 第40-41页 |
1.2 研究材料及设备 | 第41-43页 |
1.3 实验方案 | 第43-46页 |
1.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 第46-48页 |
2 研究结果 | 第48-66页 |
2.1 人口学信息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2.2 情绪诱导效果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2.3 行为学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2.4 ERP结果分析 | 第54-66页 |
3 结论 | 第66-68页 |
4 讨论 | 第68-72页 |
5 创新与不足 | 第72-74页 |
5.1 本研究创新点 | 第72页 |
5.2 不足之处 | 第72-73页 |
5.3 展望 | 第73-74页 |
结语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 | 第78-92页 |
附录1: 表目录 | 第78-79页 |
附录2: 图目录 | 第79-80页 |
附录3: 第一轮筛选问卷 | 第80-82页 |
附录4: 第二轮筛选问卷 | 第82-86页 |
附录5: 知情同意书 | 第86-89页 |
附录6: 情绪状态调查问卷(2) | 第89-90页 |
附录7: ERP实验记录表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个人简历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