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 1.2.2 现实意义 | 第9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1.4.1 文献资料法 | 第14-15页 |
| 1.4.2 问卷调查 | 第15页 |
| 1.4.3 访谈法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 2.1 农村留守老人的概念 | 第16页 |
| 2.2 社会支持的概念 | 第16-17页 |
| 2.3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 2.3.1 需求理论 | 第17页 |
| 2.3.2 系统理论 | 第17页 |
| 2.3.3 社会支持理论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A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的现状 | 第19-29页 |
| 3.1 A村基本情况 | 第19-21页 |
| 3.1.1 人口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 3.1.2 经济基本情况 | 第20页 |
| 3.1.3 基础设施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 3.2 A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面临的突出问题 | 第21-26页 |
| 3.2.1 经济支持不足 | 第21-23页 |
| 3.2.2 医疗支持不足 | 第23-24页 |
| 3.2.3 精神支持不足 | 第24-26页 |
| 3.3 A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不足的原因 | 第26-29页 |
| 3.3.1 社会原因 | 第26-27页 |
| 3.3.2 文化原因 | 第27-28页 |
| 3.3.3 自身原因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的实务过程 | 第29-44页 |
| 4.1 小组工作介入过程 | 第29-37页 |
| 4.1.1 皮影支持小组介入过程 | 第29-33页 |
| 4.1.2 花馍互助成长小组介入过程 | 第33-37页 |
| 4.2 社区工作介入 | 第37-44页 |
| 4.2.1 “秦腔吼天动地”社区活动介入过程 | 第37-39页 |
| 4.2.2 “互联网+医疗”社区活动介入过程 | 第39-44页 |
| 第五章 实践总结与反思 | 第44-49页 |
| 5.1 介入成效 | 第44-45页 |
| 5.2 介入不足 | 第45-46页 |
| 5.2.1 社会工作介入A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 | 第45页 |
| 5.2.2 社会工作人员自身问题 | 第45-46页 |
| 5.2.3 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 | 第46页 |
| 5.3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的建议 | 第46-49页 |
| 5.3.1 政府层面 | 第46-47页 |
| 5.3.2 家庭层面 | 第47页 |
| 5.3.3 社区层面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附录 | 第51-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