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细胞微纳测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7页 |
1.2.1 细胞微流控药物筛选芯片的研究 | 第15-19页 |
1.2.2 细胞骨架力学建模的研究 | 第19-24页 |
1.2.3 细胞SERS技术的研究 | 第24-2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1.3.1 单细胞水平的细胞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的LOC-DEP方法 | 第27-28页 |
1.3.2 亚细胞水平的细胞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的DEP-CSM方法 | 第28页 |
1.3.3 大分子水平的细胞生物化学性能测试的AμNP-SERS方法 | 第28-30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30-31页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31-32页 |
第2章 细胞微纳测试技术的理论基础 | 第32-50页 |
2.1 概述 | 第32页 |
2.2 微流控芯片的光刻工艺 | 第32-35页 |
2.3 细胞的介电泳拉伸原理 | 第35-43页 |
2.4 细胞骨架的力学建模方法 | 第43-46页 |
2.5 细胞的拉曼测试原理 | 第46-48页 |
2.6 细胞生物力学/化学特性与细胞生物功能变化的关系 | 第48-4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单细胞水平的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的LOC-DEP方法 | 第50-68页 |
3.1 概述 | 第50-51页 |
3.2 LOC-DEP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和制作 | 第51-55页 |
3.2.1 LOC-DEP芯片的结构设计 | 第51-54页 |
3.2.2 LOC-DEP芯片的制作 | 第54-55页 |
3.3 细胞电操作微流系统的建立 | 第55-59页 |
3.3.1 微流系统的三大要素 | 第55-57页 |
3.3.2 微流系统的频响特性 | 第57-59页 |
3.4 基于LOC-DEP微流芯片的细胞拉伸方法 | 第59-64页 |
3.4.1 细胞捕获及参数验证 | 第59-61页 |
3.4.2 细胞拉伸的影响因素 | 第61-64页 |
3.5 LOC-DEP测试法在药效快速评估中的探索 | 第64-6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亚细胞水平的细胞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的DEP-CSM方法 | 第68-82页 |
4.1 概述 | 第68页 |
4.2 细胞生物力学特性的DEP-CSM实验测试 | 第68-78页 |
4.2.1 细胞拉伸的ε-U实验 | 第68-70页 |
4.2.2 细胞拉伸力的评估 | 第70-76页 |
4.2.3 与光镊拉伸方法的对比 | 第76-78页 |
4.3 DEP-CSM方法对细胞生物力学特性的表征 | 第78-80页 |
4.4 DEP-CSM测试法在骨架靶向药物药效评估中的探索 | 第8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5章 大分子水平的细胞生物化学性能测试的AμNP-SERS方法 | 第82-99页 |
5.1 概述 | 第82页 |
5.2 细胞的AμNP-SERS谱的研究 | 第82-95页 |
5.2.1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和表征 | 第82-83页 |
5.2.2 细胞-金纳米共培养方法 | 第83-85页 |
5.2.3 细胞AμNP-SERS谱的测试 | 第85-87页 |
5.2.4 细胞AμNP-SERS谱的分析 | 第87-95页 |
5.3 AμNP-SERS-DEP联合测试法在疾病早期精确诊断中的探索 | 第95-9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1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99-100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4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