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应用与网络跨层博弈的研究 | 第17-33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2.2.1 自私路由 | 第17-19页 |
2.2.2 覆盖网络(Overlay) | 第19-20页 |
2.2.3 覆盖路由 | 第20页 |
2.2.4 应用利益和网络利益 | 第20-21页 |
2.2.5 应用和网络的冲突 | 第21-22页 |
2.3 问题模型及建模 | 第22-27页 |
2.3.1 博弈模型及分析 | 第22-25页 |
2.3.2 Traffic Engineering建模 | 第25-26页 |
2.3.3 Overlay Routing建模 | 第26-27页 |
2.4 非合作重复博弈仿真 | 第27-30页 |
2.4.1 流量工程和覆盖路由重复博弈 | 第27-29页 |
2.4.2 增大链路容量对博弈的影响 | 第29-30页 |
2.5 减小应用和网络跨层冲突的方法 | 第30-32页 |
2.5.1 对网络友好的覆盖路由 | 第30页 |
2.5.2 问题建模 | 第30-31页 |
2.5.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应用与网络冲突解决方案 | 第33-55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Stackelberg博弈概述 | 第33-36页 |
3.3 问题描述及建模 | 第36页 |
3.4 求解Stackelberg Strategy的算法 | 第36-39页 |
3.4.1 求解算法 | 第37-38页 |
3.4.2 算法稳定性评价 | 第38-39页 |
3.5 Stackelberg方案性能评价 | 第39-43页 |
3.5.1 与重复博弈的对比 | 第40页 |
3.5.2 与最优值对比 | 第40-43页 |
3.6 Friendly Stackelberg方案 | 第43-46页 |
3.6.1 问题描述 | 第43-44页 |
3.6.2 友好机制设计 | 第44页 |
3.6.3 算法设计 | 第44-45页 |
3.6.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5-46页 |
3.7 其他优化目标下的Stackelberg博弈 | 第46-54页 |
3.7.1 节能VS延时 | 第47-49页 |
3.7.2 节能VS吞吐率 | 第49-52页 |
3.7.3 负载均衡VS吞吐率 | 第52-5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Stackelberg基本模型在其他场景的扩展 | 第55-69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Multiple Overlay问题 | 第55-61页 |
4.2.1 背景描述 | 第55-56页 |
4.2.2 问题模型 | 第56-57页 |
4.2.3 求解算法 | 第57-58页 |
4.2.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8-61页 |
4.3 服务器选择问题 | 第61-63页 |
4.3.1 背景描述 | 第61-62页 |
4.3.2 问题模型 | 第62页 |
4.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2-63页 |
4.4 应用作为Leader | 第63-65页 |
4.5 非完全信息场景 | 第65-68页 |
4.5.1 问题描述 | 第65页 |
4.5.2 仿真设计 | 第65-66页 |
4.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6-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SDN平台搭建与测试 | 第69-85页 |
5.1 实验基础 | 第69页 |
5.2 实验平台设计 | 第69-72页 |
5.2.1 实验设计的完整考虑 | 第69-70页 |
5.2.2 实验平台架构 | 第70-71页 |
5.2.3 CRANA模块设计 | 第71-72页 |
5.3 实验部署 | 第72-79页 |
5.3.1 部署架构 | 第72-73页 |
5.3.2 Mininet部署 | 第73-74页 |
5.3.3 sFlow部署 | 第74-75页 |
5.3.4 D-ITG部署 | 第75-76页 |
5.3.5 sflowcollector模块部署 | 第76-78页 |
5.3.6 CRANA模块部署 | 第78-79页 |
5.4 实验平台可靠性测试 | 第79-82页 |
5.5 实验测试及结果 | 第82-8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本文主要工作 | 第85-86页 |
6.2 工作的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