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6页 |
1 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概况 | 第12-15页 |
2.1 嵌入反应类负极 | 第12-13页 |
2.2 转换反应类负极 | 第13-14页 |
2.3 合金反应类负极 | 第14-15页 |
3 硅基负极的研究进展 | 第15-27页 |
3.1 硅的电化学储锂机制 | 第15-17页 |
3.2 硅基负极的主要问题 | 第17-19页 |
3.3 硅基负极的性能改善策略 | 第19-27页 |
3.3.1 抑制粉化的技术策略 | 第19-21页 |
3.3.2 改善SEI膜稳定性的技术策略 | 第21-24页 |
3.3.3 改善电极结构稳定性的技术策略 | 第24-25页 |
3.3.4 提高电极首周库伦效率的技术策略 | 第25-27页 |
4 本论文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6-41页 |
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6-37页 |
2 静电纺丝技术简介 | 第37-39页 |
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39-40页 |
3.1 电极的制备 | 第39页 |
3.2 电池的组装 | 第39-40页 |
3.3 充放电测试 | 第40页 |
3.4 循环伏安及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 | 第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第三章 FeSi/C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 第41-65页 |
1 引言 | 第41-42页 |
2 实验 | 第42-44页 |
2.1 FeSi/C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42-43页 |
2.2 FeSi@C内核材料的制备 | 第43页 |
2.3 气相沉积碳包覆层的制备 | 第43页 |
2.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43-4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4-62页 |
3.1 FeSi/C复合纤维的制备条件优化 | 第44-57页 |
3.1.1 纺丝条件的优化 | 第44-46页 |
3.1.2 PAN与FeSi合金的配比优化 | 第46-51页 |
3.1.3 纤维填充物的组成优化 | 第51-54页 |
3.1.4 FeSi/C纤维的表面包覆 | 第54-57页 |
3.2 FeSi/C/C复合纤维的结构 | 第57-58页 |
3.3 FeSi/C/C复合纤维的电化学性能 | 第58-6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四章 Si@SiO_x@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 第65-85页 |
1 引言 | 第65-66页 |
2 实验 | 第66-67页 |
2.1 Si@Si_x@C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66页 |
2.2 Si@C材料的制备 | 第66-67页 |
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6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7-82页 |
3.1 PAA在Si表面的热解行为 | 第67-70页 |
3.2 Si@PAA热解产物的结构分析与表征 | 第70-73页 |
3.3 Si@SiO_x@C复合材料的制备条件优化 | 第73-77页 |
3.3.1 PAA原料的选择 | 第73-74页 |
3.3.2 PAA包覆方式的优化 | 第74-76页 |
3.3.3 Si与PAA的配比优化 | 第76-77页 |
3.4 Si@SiO_x@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77-80页 |
3.5 Si@SiO_x@C复合材料的性能改善机制 | 第80-8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