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动车、动车组(动力列车)论文

高寒动车组转向架构架载荷特性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18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低温对钢材及其焊缝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2-14页
        1.2.2 低温对转向架载荷的影响第14页
        1.2.3 载荷识别技术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4 转向架构架载荷识别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8页
2 应力测点的确定第18-32页
    2.1 高寒车转向架构架模型的建立第18-22页
        2.1.1 转向架构架介绍第18-19页
        2.1.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9-20页
        2.1.3 载荷工况计算第20-22页
    2.2 有限元结果分析第22-30页
        2.2.1 各载荷系单独加载计算结果第22-27页
        2.2.2 疲劳运营载荷计算结果分析第27-29页
        2.2.3 测点确定第29-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2页
3 载荷应力标定实验与动应力实验第32-46页
    3.1 标定实验第32-35页
        3.1.1 标定实验方案第32-34页
        3.1.2 数据处理方法第34-35页
    3.2 载荷应力传递关系矩阵的获取第35-39页
        3.2.1 数据处理第35-37页
        3.2.2 载荷应力传递矩阵第37-39页
    3.3 线路跟踪试验第39-44页
        3.3.1 线路测试内容第39-40页
        3.3.2 动应力数据信息第40-42页
        3.3.3 数据处理方法第42-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4 构架疲劳强度评估第46-56页
    4.1 焊接接头的低温S-N曲线第46-50页
        4.1.1 T型焊接接头常温S-N曲线第46-48页
        4.1.2 T型焊接接头低温疲劳试验第48-49页
        4.1.3 低温对T型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第49-50页
    4.2 高寒动车组构架疲劳评估方法第50-52页
        4.2.1 雨流计数法第50页
        4.2.2 应力谱编制第50-51页
        4.2.3 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第51页
        4.2.4 等效应力的计算第51-52页
    4.3 疲劳寿命评估第52-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5 载荷识别的正则化方法第56-78页
    5.1 正则化方法第56-62页
        5.1.1 病态矩阵的实质第56-58页
        5.1.2 Tikhonov正则化法第58-59页
        5.1.3 截断奇异值法第59-60页
        5.1.4 L曲线法确定正则化参数第60页
        5.1.5 正则化方法的应用第60-62页
    5.2 截断奇异值法误差分析第62-67页
        5.2.1 奇异值分解第62-64页
        5.2.2 误差分析第64页
        5.2.3 针对于实例的误差讨论分析第64-67页
    5.3 时域载荷反求实例第67-75页
        5.3.1 正则化方法的确定第67-70页
        5.3.2 载荷分析第70-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8页
6 高寒动车组载荷特性研究第78-98页
    6.1 载荷数据获取第78-79页
    6.2 载荷特征量的提取第79-83页
        6.2.1 载荷幅值分析第80-81页
        6.2.2 载荷谱分析第81-82页
        6.2.3 等效载荷第82-83页
    6.3 等效载荷特性分析第83-92页
        6.3.1 不同温度下等效载荷的演化规律第83-87页
        6.3.2 不同交路等效载荷对比分析第87-88页
        6.3.3 不同运行时间等效载荷对比分析第88-90页
        6.3.4 不同车次等效载荷对比分析第90-91页
        6.3.5 雨雪天气对等效载荷的影响第91-92页
    6.4 镟轮对构架载荷特性的影响分析第92-95页
        6.4.1 镟修对车辆的影响第92-93页
        6.4.2 轮对不圆与载荷特性分析第93-95页
    6.5 本章小结第95-98页
7 结论与展望第98-100页
    7.1 结论第98-99页
    7.2 展望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2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2-10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于IGBT冷却的相变换热实验研究
下一篇:超声导波在钢轨中衰减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