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空气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理论与方法 | 第15-25页 |
2.1 灰色系统理论 | 第15-20页 |
2.1.1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 第16-17页 |
2.1.2 GM(1,1)模型的构建 | 第17-20页 |
2.2 神经网络模型理论 | 第20-24页 |
2.2.1 神经网络理论概述 | 第20-21页 |
2.2.2 BP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 第21-24页 |
2.3 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构建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城市空气质量评价 | 第25-44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5-26页 |
3.1.1 石家庄自然环境概况 | 第25页 |
3.1.2 石家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 第25-26页 |
3.2 空气质量评价 | 第26-32页 |
3.2.1 评价因子的选取 | 第26页 |
3.2.2 石家庄空气质量现状分析 | 第26-28页 |
3.2.3 石家庄空气质量评价 | 第28-32页 |
3.3 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 | 第32-41页 |
3.3.1 SO_2的预测 | 第33-36页 |
3.3.2 NO_2的预测 | 第36-38页 |
3.3.3 PM_(10)的预测 | 第38-41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8页 |
4.1 气象与气候因素 | 第44-45页 |
4.2 地形和地物因素 | 第45页 |
4.3 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 | 第45页 |
4.4 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 | 第45-46页 |
4.5 对策与建议 | 第46-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5.1 结论 | 第48-49页 |
5.2 创新点 | 第49页 |
5.3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