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所完成的工作 | 第15-16页 |
1.4 论文的组织说明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 第17-23页 |
2.1 秘密共享 | 第17-18页 |
2.2 基于拉格朗日插值的秘密共享模型 | 第18-19页 |
2.3 基于可逆元胞自动机的秘密共享模型 | 第19页 |
2.4 典型的信息嵌入方法 | 第19-20页 |
2.5 典型的图像评价方法 | 第20-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结合调整差值变换的(K,N)有意义图像分存方案 | 第23-43页 |
3.1 引言 | 第23-24页 |
3.2 相关工作 | 第24-25页 |
3.3 结合调整差值变换的(K,N)有意义图像分存 | 第25-32页 |
3.3.1 差值变换和调整差值变换 | 第25-28页 |
3.3.2 差值图和位置图的分存策略 | 第28-29页 |
3.3.3 位置图和差值图的分存值嵌入策略 | 第29-31页 |
3.3.4 秘密图像的恢复策略 | 第31-32页 |
3.4 完整的结合调整差值变换的(K,N)有意义图像分存和恢复算法 | 第32-33页 |
3.5 实验 | 第33-41页 |
3.5.1 调整差值变换验证实验 | 第34-35页 |
3.5.2 秘密图像的分存与恢复验证实验 | 第35-37页 |
3.5.3 对分块增强策略的验证实验 | 第37-39页 |
3.5.4 与相关文献的对比实验 | 第39-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基于GF(2~3)的(K,N)有意义无扩张图像分存方案 | 第43-55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基于GF(2~3)有限域的拉格朗日分存模型 | 第44-45页 |
4.3 基于先认证后分存的认证和嵌入机制 | 第45-46页 |
4.4 对密钥key进行保护的分存和恢复机制 | 第46-47页 |
4.5 完整的基于GF(2~3)的(K,N)有意义图像分存与恢复算法 | 第47-48页 |
4.6 实验 | 第48-54页 |
4.6.1 秘密图像的分存和恢复验证实验 | 第50-52页 |
4.6.2 与相关文献的对比 | 第52-5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合非等量备份和双重认证的GF(2~7)有限域自修复(K,N)有意义图像分存方案 | 第55-89页 |
5.1 引言 | 第55-58页 |
5.2 准备工作 | 第58-62页 |
5.2.1 基于GF(2~7)有限域的分存模型 | 第58-60页 |
5.2.2 基于像素配对的有意义图像分存方案 | 第60页 |
5.2.3 基于可逆元胞自动机和离散小波变换的有意义图像分存方案 | 第60-62页 |
5.3 基于GF(2~7)有限域和双重认证的有意义图像分存方案 | 第62-67页 |
5.3.1 基于非等量备份的备份图像生成策略 | 第62-64页 |
5.3.2 基于GF(2~7)有限域的秘密图像和备份图像分存和认证策略 | 第64-65页 |
5.3.3 结合优化LSB的分存信息认证和嵌入策略 | 第65-66页 |
5.3.4 基于GF(2~7)有限域和双重认证的有意义图像分存方案 | 第66-67页 |
5.4 基于GF(2~7)有限域和双重认证的有意义图像恢复方案 | 第67-73页 |
5.4.1 用于分存信息和恢复出的秘密像素和备份像素认证的双重认证策略 | 第67-69页 |
5.4.2 结合非等量备份的修复参考图像重建策略 | 第69-70页 |
5.4.3 结合邻近像素点差值拟合和修复参考图像像素替代的秘密图像自恢复策略 | 第70-72页 |
5.4.4 基于GF(2~7)有限域和双重认证的有意义图像恢复方案 | 第72-73页 |
5.5 实验 | 第73-87页 |
5.5.1 秘密图像分存与恢复验证实验 | 第74-76页 |
5.5.2 非等量备份策略的有效性验证实验 | 第76页 |
5.5.3 优化LSB嵌入策略有效性验证实验 | 第76-77页 |
5.5.4 双重认证的有效性验证实验 | 第77-79页 |
5.5.5 修复参考图像与插值拟合的有效性验证实验 | 第79-82页 |
5.5.6 与相关文献认证能力和修复能力的对比实验 | 第82-85页 |
5.5.7 与相关文献的综合性能对比 | 第85-8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3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9-90页 |
6.2 下一步的工作 | 第90-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