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及其加工论文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复合故障诊断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4-20页
    1.1 概述第14-15页
        1.1.1 课题来源第14页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1.2 复合故障诊断技术综述第15-18页
        1.2.1 复合故障诊断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 复合故障的主要特征第16页
        1.2.3 复合故障诊断的主要方法第16-18页
        1.2.4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复合故障诊断第18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典型故障机理分析第20-28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滚动轴承及其故障机理分析第20-24页
        2.2.1 滚动轴承简介第20-21页
        2.2.2 滚动轴承结构第21-22页
        2.2.3 滚动轴承常见失效形式第22-23页
        2.2.4 滚动轴承振动特征分析第23-24页
    2.3 滚珠丝杠副及其故障机理分析第24-27页
        2.3.1 滚珠丝杠副简介第24页
        2.3.2 滚珠丝杠副结构第24-25页
        2.3.3 滚珠丝杠副常见失效形式第25-26页
        2.3.4 滚珠丝杠副振动特征分析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复合故障信号采集系统设计与特征提取第28-50页
    3.1 引言第28-29页
    3.2 试验故障件的制备与仪器选择第29-33页
        3.2.1 滚动轴承故障件制备第29页
        3.2.2 滚珠丝杠副故障件制备第29-30页
        3.2.3 试验传感器的选择第30-33页
        3.2.4 数据采集平台及数据采集卡选择第33页
    3.3 复合故障信号采集系统设计第33-36页
        3.3.1 试验台简介与传感器的安装第33-35页
        3.3.2 基于LabVIEW的信号采集编程第35-36页
    3.4 进给系统复合故障信号特征提取第36-43页
        3.4.1 时域特征参数提取第36-37页
        3.4.2 频域特征参数提取第37-39页
        3.4.3 时频域特征参数提取第39-43页
    3.5 基于SLLE方法的特征向量构造第43-49页
        3.5.1 LLE方法原理第43-45页
        3.5.2 SLLE方法第45-46页
        3.5.3 SLLE降维处理及性能比较第46-48页
        3.5.4 SLLE方法在复合故障特征筛选中的应用第48-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基于EEMD-FASTICA的复合故障振动信号分离诊断方法第50-68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ICA基本原理第50-55页
        4.2.1 ICA问题的提出第50页
        4.2.2 ICA算法模型第50-52页
        4.2.3 ICA信号独立性判据第52-53页
        4.2.4 FastICA算法及步骤第53-55页
    4.3 EEMD与ICA相结合的分离方法第55-56页
        4.3.1 信号相关性判据第55-56页
        4.3.2 EEMD-ICA方法的分离模型第56页
    4.4 复合故障仿真信号研究第56-62页
        4.4.1 仿真信号的建立第56-59页
        4.4.2 仿真信号的分离及故障识别第59-62页
    4.5 复合故障振动信号分离试验分析第62-67页
        4.5.1 轴承内圈磨损和外圈磨损信号分离第63-65页
        4.5.2 轴承外圈磨损和丝杠滚道磨损信号分离第65-67页
    4.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基于流形聚类分析的复合故障诊断方法第68-76页
    5.1 引言第68页
    5.2 聚类算法第68-69页
        5.2.1 聚类分析原理第68-69页
        5.2.2 传统聚类方法存在的问题第69页
    5.3 基于流形距离的聚类算法第69-74页
        5.3.1 流形学习概念第69-70页
        5.3.2 流形距离方法第70-71页
        5.3.3 基于流形距离的聚类方法在复合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第71-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6章 复合故障诊断的智能识别方法研究第76-90页
    6.1 引言第76页
    6.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复合故障诊断方法第76-78页
        6.2.1 BP神经网络概述第76-77页
        6.2.2 BP神经网络算法及结构特点第77-78页
    6.3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复合故障诊断方法第78-80页
        6.3.1 RBF神经网络概述第78-79页
        6.3.2 RBF神经网络算法及结构特点第79-80页
    6.4 基于GRNN神经网络的复合故障诊断方法第80-82页
        6.4.1 GRNN神经网络概述第80-81页
        6.4.2 GRNN神经网络算法及结构特点第81-82页
    6.5 三种神经网络模型在复合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第82-88页
    6.6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7章 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复合故障诊断方法第90-100页
    7.1 引言第90页
    7.2 D-S证据理论第90-93页
        7.2.1 D-S证据理论基本原理第90-92页
        7.2.2 聚类系数第92-93页
        7.2.3 改进的D-S证据理论融合步骤第93页
    7.3 进给系统复合故障的决策级融合第93-99页
        7.3.1 改进D-S证据理论的复合故障诊断模型设计第93-94页
        7.3.2 改进D-S证据理论在复合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第94-99页
    7.4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00-102页
    8.1 论文工作总结第100-101页
    8.2 研究展望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RM-FPGA的EtherCAT总线多轴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下一篇:乏油与表面形貌对纯滑动热弹流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