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第一节 泛素化及类泛素化途径 | 第14-21页 |
1.1 泛素化蛋白酶体途径 | 第14-15页 |
1.2 Cullin-Ring类E3泛素连接酶 | 第15-17页 |
1.3 CRLs E3泛素连接酶作用底物 | 第17-19页 |
1.4 类泛素化Neddylation修饰Cullin | 第19-21页 |
第二节 细胞周期及精子发生 | 第21-24页 |
第三节 泛素化途径在生殖中的作用 | 第24-27页 |
3.1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在精子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 第24-25页 |
3.2 Cullin在生殖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 第25-27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案 | 第27-28页 |
第二章 中华绒螯蟹的雄性生殖特征 | 第28-44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28-30页 |
第二节 材料方法 | 第30-32页 |
2.1 实验组织材料准备 | 第30页 |
2.2 精巢组织原代细胞培养 | 第30-31页 |
2.3 精荚消化 | 第31页 |
2.4 体外诱导中华绒螯蟹成熟精子的顶体反应 | 第31页 |
2.5 荧光染色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第32-41页 |
3.1 中华绒螯蟹的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特征 | 第32-34页 |
3.2 中华绒螯蟹精子发生的形态学变化 | 第34-35页 |
3.3 精巢组织原代细胞培养 | 第35-39页 |
3.4 中华绒螯蟹顶体反应过程精子形态结构变化 | 第39-41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41-44页 |
第三章 中华绒螯蟹Cullin家族的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研究 | 第44-62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44-46页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 第46-5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6-4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8-53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第53-60页 |
3.1 初步鉴定中华绒螯蟹泛素E3连接酶Cullin家族的基因 | 第53-56页 |
3.2 基因组结构分析 | 第56-57页 |
3.3 进化分析 | 第57-59页 |
3.4 Cullin基因家族表达特异性 | 第59-60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60-62页 |
第四章 中华绒螯蟹泛素连接酶CRLs参与调控精子发生 | 第62-82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62-63页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 第63-66页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63页 |
2.2 抗体 | 第63页 |
2.3 组织蛋白提取 | 第63页 |
2.4 Western blotting实验 | 第63-64页 |
2.5 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 | 第64-66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第66-79页 |
3.1 Cullin抗体特异性 | 第66-68页 |
3.2 Cul1、Cul3和Cul4在不同组织和精巢不同发育时期的蛋白表达水平 | 第68-69页 |
3.3 蛋白亚细胞定位 | 第69-72页 |
3.4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 第72页 |
3.5 P53mRNA表达水平 | 第72-73页 |
3.6 关于PCNA与p53、p21和p27转录后调控 | 第73-75页 |
3.7 NEDD8的类泛素化修饰激活Cul4与其他相应蛋白形成有活性构象的E泛素连接酶 | 第75-76页 |
3.8 MLN4924抑制Cul4 E3泛素连接酶底物蛋白 | 第76-79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79-82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8页 |
附录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