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染料、颜料与涂料工业论文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染料废水处理现状第10-11页
        1.1.1 染料废水的特点第10页
        1.1.2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现状第10-11页
    1.2 臭氧氧化技术第11-13页
        1.2.1 臭氧氧化机理第11页
        1.2.2 臭氧氧化的反应动力学第11-12页
        1.2.3 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2-13页
        1.2.4 臭氧氧化技术存在的问题第13页
    1.3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技术第13-15页
        1.3.1 微气泡简介第13页
        1.3.2 微气泡产生方式第13页
        1.3.3 微气泡的特性第13-14页
        1.3.4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5 活性炭为催化剂的臭氧催化氧化技术第15页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15-18页
        1.4.1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第15-16页
        1.4.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第18-22页
    2.1 实验仪器和药品第18-19页
        2.1.1 实验仪器第18页
        2.1.2 实验药品第18-19页
    2.2 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第19-20页
        2.2.1 实验装置第19页
        2.2.2 实验操作方法第19-20页
    2.3 分析测定方法第20-22页
        2.3.1 色度的测定第20页
        2.3.2 TOC的测定第20页
        2.3.3 液相中臭氧浓度的测定第20页
        2.3.4 气相中臭氧浓度的检测第20-21页
        2.3.5 pH值的测定第21页
        2.3.6 H_2O_2浓度的测定第21页
        2.3.7 臭氧气液传质速率常数的计算第21页
        2.3.8 臭氧催化氧化酸性大红3R中TOC去除速率的测定第21-22页
第3章 活性炭催化微气泡臭氧气液传质特性研究第22-28页
    3.1 不同活性炭投加量条件下臭氧气液传质第22-23页
        3.1.1 气液传质过程中液相臭氧浓度的变化第22页
        3.1.2 气液传质过程中H_2O_2浓度的变化第22-23页
    3.2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特性第23-27页
        3.2.1 色度去除率的变化第23-24页
        3.2.2 TOC去除率的变化第24页
        3.2.3 pH值变化第24-26页
        3.2.4 臭氧利用率第26-27页
    3.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4章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酸性大红3R第28-42页
    4.1 不同活性炭投加量对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降解的影响第28-31页
        4.1.1 色度去除率的变化第28-29页
        4.1.2 TOC去除率的变化第29页
        4.1.3 pH值的变化第29-30页
        4.1.4 液相臭氧浓度的变化第30-31页
        4.1.5 动力学分析第31页
    4.2 水样初始pH值对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降解的影响第31-34页
        4.2.1 色度去除率的变化第31-32页
        4.2.2 TOC去除率的变化第32-33页
        4.2.3 pH值的变化第33页
        4.2.4 液相臭氧浓度的变化第33-34页
        4.2.5 动力学分析第34页
    4.3 不同臭氧投加量对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降解的影响第34-37页
        4.3.1 色度去除率的变化第34-35页
        4.3.2 TOC去除率的变化第35-36页
        4.3.3 pH值的变化第36页
        4.3.4 液相臭氧浓度的变化第36-37页
        4.3.5 动力学分析第37页
    4.4 不同酸性大红初始浓度对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降解的影响第37-40页
        4.4.1 色度去除率的变化第37-38页
        4.4.2 TOC去除率的变化第38-39页
        4.4.3 pH值的变化第39页
        4.4.4 液相臭氧浓度的变化第39-40页
        4.4.5 动力学分析第40页
    4.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5章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反应机理和降解途径第42-50页
    5.1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研究第42-43页
        5.1.1 碳酸钠存在时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酸性大红3R第42页
        5.1.2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酸性大红3R中H_2O_2浓度第42-43页
    5.2 酸性大红3R降解途径推测第43-48页
    5.3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结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56-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制药污泥热解特征及热解油的特性分析
下一篇:青霉素菌渣生物减量化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