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导言 | 第10-17页 |
(一)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2-14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 论文难点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1. 论文的难点 | 第15页 |
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一、西方协商民主的兴起与发展 | 第17-29页 |
(一) 西方协商民主的兴起 | 第17-21页 |
1. 西方协商民主的理论渊源 | 第17-19页 |
2. 西方协商民主产生的现实基础 | 第19-21页 |
(二)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 | 第21-29页 |
1. 西方协商民主的内涵 | 第21-24页 |
2.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流派 | 第24-25页 |
3. 西方协商民主要素分析 | 第25-29页 |
二、西方协商民主的理论地位与作用 | 第29-36页 |
(一)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是现代民主理论的转向 | 第29-33页 |
1. 改善立法和决策质量 | 第29-30页 |
2. 培育公民精神 | 第30-31页 |
3. 形成团体内共识 | 第31-32页 |
4. 矫正自由民主理论之不足 | 第32-33页 |
(二) 西方协商民主是对选举民主的补充和完善 | 第33-36页 |
1. 选举民主的弊端 | 第33-35页 |
2. 协商民主对选举民主的修正和补充 | 第35-36页 |
三、西方协商民主的实践地位分析 | 第36-45页 |
(一) 西方协商民主的实践领域 | 第37-39页 |
1. 地方治理中的协商民主 | 第37-38页 |
2. 特设论坛中的协商民主 | 第38页 |
3. 公共领域中的协商民主 | 第38-39页 |
(二) 西方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 | 第39-41页 |
1. 地方治理中的协商实践—以公民会议为例 | 第39-40页 |
2. 理论研究的成果分析—以协商民意测验为例 | 第40-41页 |
3. 基层协商实践—美国选举中的"协商日" | 第41页 |
(三) 西方协商民主实践的地位 | 第41-45页 |
1. 参与者能力的有限性影响实践的有效性 | 第42页 |
2. 协商实践与理论存在脱节 | 第42-44页 |
3. 协商实践程序缺乏可行性 | 第44-45页 |
四、西方协商民主对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启示 | 第45-54页 |
(一) 实现实践过程中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良性互动 | 第47-51页 |
(二) 培养公民协商意识以提高协商水平 | 第51-52页 |
(三) 规范协商程序以增强协商结果的有效性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