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新型荧光碳点的绿色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1.1 前言第13页
    1.2 碳点概述第13-14页
    1.3 碳点的合成第14-19页
        1.3.1 自上而下法第14-15页
        1.3.2 自下而上法第15-19页
    1.4 碳点的性质第19-22页
        1.4.1 碳点的吸收性质和荧光性质第19-20页
        1.4.2 碳点的低毒性和生物相容性第20-21页
        1.4.3 碳点的其他性质第21-22页
    1.5 碳点的应用第22-28页
        1.5.1 生物成像第22-24页
        1.5.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第24-25页
        1.5.3 催化应用第25-26页
        1.5.4 光电应用第26-27页
        1.5.5 其他应用第27-28页
    1.6 本论文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及创新性第28-31页
        1.6.1 选题背景第28-29页
        1.6.2 研究内容第29页
        1.6.3 创新性第29-31页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第31-33页
    2.1 实验试剂第31页
    2.2 碳点的表征第31-33页
        2.2.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1页
        2.2.2 紫外灯照射下的荧光分析第31页
        2.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第31页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XPS)第31-32页
        2.2.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和荧光光谱分析第32-33页
第三章 绿色荧光碳点的简单制备及其在生物成像、图案制作和荧光染色中的应用第33-49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实验部分第33-36页
        3.2.1 碳点的制备第33-34页
        3.2.2 碳点的荧光量子产率测定第34页
        3.2.3 辐射时间和贮存时间对碳点的影响第34页
        3.2.4 pH对碳点的影响第34页
        3.2.5 金属离子对碳点的影响第34-35页
        3.2.6 MTT实验第35页
        3.2.7 细胞成像第35页
        3.2.8 活体成像第35页
        3.2.9 图案制作第35页
        3.2.10 荧光染色第35-3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6-46页
        3.3.1 碳点的制备第36页
        3.3.2 碳点的表征第36-42页
        3.3.3 外界因素对碳点的影响考察第42-44页
        3.3.4 碳点的应用第44-46页
    3.4 结论第46-49页
第四章 颜色可调荧光碳点的可控制备及其在细胞中的pH和Cu~(2+)传感第49-65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实验部分第49-51页
        4.2.1 碳点的制备第49-50页
        4.2.2 碳点的荧光量子产率测定第50页
        4.2.3 辐射时间和贮存时间对碳点的影响第50页
        4.2.4 pH对碳点的影响第50页
        4.2.5 金属离子对碳点的影响第50-51页
        4.2.6 MTT实验第51页
        4.2.7 细胞成像第5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1-63页
        4.3.1 碳点的制备第51-53页
        4.3.2 碳点的表征第53-57页
        4.3.3 外界因素对碳点的影响考察第57-63页
    4.4 结论第63-6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5.1 总结第65页
    5.2 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1-83页
致谢第83-84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84-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Mn-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N2O催化分解性能
下一篇:铜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